正文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道通為一—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2)

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遠


曾來中國留學的山上憶良在《貧窮問答歌》中有“世の中の道”(世間之道),“丈夫の行くとふ道”(丈夫所行之道)等。這里的“道”都讀作“みち”,顯然是“道”在中國的最原初的含義。本居宣長的這一段話,也表明古代日本人對中國的含義豐富、層次很多的“道”字,只取基本的具象的“みち”,即“道路”的含義,而對其他的抽象含義則難以理解和接受。本居宣長作為日本民族主義的“國學”派的代表人物,其全部著作都在于排斥“漢意”,最大程度地淡化或否定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張揚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在“道”的問題上,也力主日本的“道”不同于中國之“道”。

實際上,除了本居宣長所說的“道”的“道路”的含義外,日本古代文獻中的“道”還有其他的含義。首先是“道”字的初次引申義,即“方向”,“方面”的意思。方向、方位、方面沒有物質實體,卻有空間指向,是完全可以感知的。在此基礎上再做第二次引申,又有“志向”的意思。

《論語》:“道不同,不相為謀”,其中的“道”,就是指人的志向。在此基礎上再做第三次引申,則有“道理”之意,道為理,道為規(guī)律,這就已經(jīng)是“道”的較為抽象的層面了。

文獻檢考可以表明,古代日本人也是在以上三個引申義的層面上,使用“道”這一概念的。最早的用例,可以在奈良時代用漢文寫成的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和文學書《日本書紀》(7世紀)找到若干?!度毡緯o?推古十二年》中有:“背私向公,是臣之道也?!薄豆沤窈透杓?真名序》中,有“不以斯道顯”一句,“斯道”指和歌。這類文獻因用漢語寫成,也容易將“道”字的引申義直接加以使用。公元9世紀末的《源氏物語》,所使用的“道”雖然讀作“みち”,但已不是“道路”的意思了。如《帚木》卷,有“木の道のたくみ”(木匠之道的技巧)一句,此“道”指的是木工的技藝?!对词衔镎Z》的《若菜》卷,稱音樂為“此道”;在《螢》等卷中,將佛教信仰稱為“佛之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