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灸到病除》第二章 艾灸要講究方法(2)

灸到病除 作者:《養(yǎng)生》欄目組


2.間接灸。又稱隔物灸,是指用藥物或其他材料將艾炷和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jìn)行施灸的方法。通常以生姜、大蒜之類辛溫芳香的藥物作間隔,能加強溫通經(jīng)絡(luò)的作用,又不使艾火直接灼傷皮膚。間接灸的種類很多,名稱通常隨所隔物品而定,如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等。選用哪種間接灸要根據(jù)病癥而定。

①隔姜灸。即取鮮姜一塊,切成約0.5~0.8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據(jù)穴位所在部位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針穿刺數(shù)孔。施灸時,把姜片放在穴位上,置大或中等艾炷于其上,然后點燃艾炷。等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時,可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發(fā)現(xiàn)姜片顏色變暗,沒有水分時,更換一塊新的姜片。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以及風(fēng)寒痹痛等,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

②隔蒜灸。把鮮大頭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中間用針穿數(shù)孔后放在應(yīng)灸腧穴或患處,然后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艾炷燃完或患者感到灼痛時更換艾炷,蒜片燒黑時更換蒜片。一般灸5~7壯,局部皮膚潮紅為度。隔蒜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殺蟲、健胃等作用,適用于外科癰瘡腫癤、腹中積塊、肺癆、瘰癘等病的治療。

③隔鹽灸。用干燥的食鹽填于臍窩部,鹽上放一較大艾炷點燃,鹽熔化后換新鹽。臍周鹽相對較薄,注意不要被燙傷;或在鹽上放一姜片后再置一較大艾炷點燃。待患者感到灼痛時再更換艾炷。隔鹽灸多用于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并作、中風(fēng)脫證等,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

④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diào)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用針刺數(shù)眼,放在應(yīng)灸穴位或患處,上面再放一艾炷施灸。附子餅灸多用于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有溫補腎陽等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