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人定勝天只是傳說嗎(9)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作者:(美)馬丁·塞利格曼


藥物的確是真正有效的東西。成功的病例數(shù)不勝數(shù)。新藥的實驗不停地證實了藥物比糖片有效,實驗組比控制組效果更好。大約有60% 的病人病情好轉,盡管很少有人完全康復。

抑郁癥、躁狂癥和焦慮癥

當人們普遍接受了對精神病患者使用藥物后,醫(yī)生也開始嘗試用藥物治療其他的心理疾病。第一個抗抑郁藥的發(fā)現(xiàn)是很偶然的。醫(yī)生對肺病患者用了一種新藥,結果病情得到了好轉,病人的心情變得很愉快,在走廊上跳舞、歡呼。這種藥——異丙煙肼(Iproniazid),是一種安樂藥,它也可緩解抑郁。1957 年剛上市時,40 萬名病人服用了此藥。不幸的是,這種藥有毒性,有時還會致命。不久它就被一種叫三環(huán)劑(Tricyclics )的較溫和的抗抑郁藥所取代,藥廠競相制造那些大同小異的藥。它們也都有效,并且副作用少一些,有效率高達65%。1990 年的《新聞周刊》(Newsweek) 封面是百憂解(Prozac),這種藥被稱為抑郁癥的新突破。它功效跟以前的藥物一樣,只是副作用更小。

與“奇跡”藥物——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 )相比,抗抑郁藥的藥效只能算中等水平。約翰· 凱德(John Cade )是位澳大利亞醫(yī)生,他在原始簡陋的實驗室中發(fā)現(xiàn)躁狂癥病人的尿液竟能殺死天竺鼠。如果他先把鋰這種有毒物質注射給老鼠,它們就變得安靜、懶散、愛困,這時再把躁狂癥病人的尿液注射給它們,天竺鼠就不會死。凱德對躁狂癥病人試用了碳酸鋰,幾天后,他們的煩躁不安、跳躍性思維、坐立不安、不能專心以及異常興奮的癥狀都漸漸改善了。

到了1970 年,精神科醫(yī)生按照慣例會給燥郁癥病人開碳酸鋰。在這種藥發(fā)明之前,躁郁癥是種沒希望治愈的病,15% 的患者會自殺,大部分人無法工作,雖然得這種病的人都是很有天賦的。他們的怪異行徑會帶給家人很多痛苦。有了這種藥后,一切改變了,約有80% 的患者服用此藥后病情好轉,成效顯著。

最令人震驚的是抗焦慮藥。焦慮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緒。弗洛伊德認為它是基本的情緒。然而,當它失去控制時,焦慮就成為了一種疾病。

20 世紀50 年代中期,眠爾通(Miltown )這種藥第一次被用來治療焦慮病人,焦慮的病人服用后幾分鐘內就會變得軟弱無力,所以他們很容易就入睡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