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蓮娜,不準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個好姐姐。你教丹尼玩游戲,你與他分享玩具,你使他覺得特殊,可是今天你對他一點都不友好。動物園對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個可怕的地方,你這樣嚇他對他一點也沒好處,你知道我是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依蓮娜,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飯后就不準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沒有?”
很顯然,依蓮娜需要被懲罰,因為她惹弟弟難過。媽媽要女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依蓮娜可以改變她所做錯的地方。媽媽指出特定與暫時的行為問題(“今天 ……捉弄”),同時指出這種行為不是依蓮娜一向就有的(“很好的姐姐”),媽媽用實際的例子(“你教丹尼玩游戲”、“你與他分享玩具”)來指出問題并非一般性,使依蘭娜能以己為傲。媽媽告訴依蓮娜她必須做的特定的事(“向弟弟道歉”),以及如果再繼續(xù)捉弄會有何等后果(“晚飯后,不準到外面去玩”)。對這些后果,媽媽也不是隨便說說的。
這類批評才是最理想的。依蓮娜從這里了解到信息是:媽媽覺得我通常是個好姐姐,可是她覺得今天我對丹尼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媽媽和丹尼都會比較高興。媽媽的批評顯然是內在的,但卻是特定的及可改變的。她指引依蓮娜邁向正確行為,而沒有指責她的個性。
假設媽媽是以下面的方式批評依蓮娜:
“依蓮娜,我真是煩死了。你為什么總是這樣頑皮?我本來打算三個人出來好好玩玩,你卻來搗蛋破壞。我不知道我干什么要帶你們出來玩,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搗一些把戲,弄得烏煙瘴氣的?!?/p>
這樣的批評是有害的,媽媽將依蓮娜的個性一筆抹黑。依蓮娜被稱為頑皮小孩(個性上的)及被控總是破壞媽媽的計劃(永久性及不能改變的)。孩子接受這種批評后所得的信息是:“我是個很壞的人,媽媽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總是搞壞她所做的事。她是對的,我應該離家出走,他們沒有我會比較好?!币郎從扔X得自己沒有價值,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很情緒化地從中退出。
孩子最初的樂觀或悲觀風格在兒童期時逐漸形成,不僅從現(xiàn)實世界中得到,也從聆聽父母如何批評他和批評自己中得到。如果他的解釋風格逐漸變成悲觀式,他就容易抑郁及很難取得成功。一如我們的抑郁預防計劃所示,抑郁并非不可避免,父母及教師可以盡極大的努力來預防它。父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評估你的孩子是否沮喪,看看他在“樂觀-悲觀”曲線圖上所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