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謬誤在大學校園之中屢見不鮮,程度令人吃驚。在準學術圈子,大家常爭論某些書籍不可以在校園流通,因為會制造散播錯誤信息。
發(fā)言者被噓下臺,因為聽眾“知道”他們言論的荒謬而不需要聽其論證。有些學生組織還制定了“訴諸無理”的政策,拒絕讓校園淪為散播錯誤的平臺,就算是民選政府的政要也時常利用這樣的謬誤。
這個謬誤的魅惑版在美國哲人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筆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但現(xiàn)今已被人遺忘了。盡管20 世紀60 年代他在學生激進分子中的地位有如主教般崇高,他在他的著作《純粹寬容批判》(Critiqueof Pure Tolerance)里提出了一項有趣的觀點:寬容可被壓迫,因為它允許錯誤的傳播。我們要如何發(fā)現(xiàn)錯誤并防范呢?簡單。猜猜接下來誰要來告訴我們。
當你自己在使用“訴諸石頭”時,你必須有絕對的把握,認定那些提出反對事實或論證的人是完全脫離常規(guī)的。就如同法官判陪審團藐視證據(jù)之罪一樣,你要清楚地告知對手他所說的不符合常理;而當你的對手已經(jīng)超出可理解的常理及正當?shù)囊?guī)范時,他所談論的便已不再具有討論的價值了。
言論自由是可以的,但這是有條件的。(“有條件”的意思,代表你并不贊同自由。)
當你能掌握大局時,你可以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我不管現(xiàn)在幾點了,立刻給我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