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尋求贊許誤區(qū)
當你離開家來到學校時,你又到了一個專門向你灌輸尋求贊許信息的地方。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征得同意,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先向老師報告再去上廁所,坐在指定的位子上,犯錯受罰就不能離開座位--學校在各個方面倡導(dǎo)的都是要接受控制。你所學到的不是思考問題,而是不要自己思考問題。老師總是在教你做這做那:把紙折成16個小方格,并且不要把字寫在折線上;今晚預(yù)習第一課、第二課;練習拼寫這些字;要這樣畫畫;閱讀這本書??傊闶艿慕逃褪且菑?。如果有疑問,就應(yīng)請教老師。如果你招惹老師生氣,甚至招惹校長生氣,那你就得幾個月都感到內(nèi)疚。成績報告單的目的就是向你爸爸媽媽匯報你在學校贏得了多少贊許。
另一方面,如果你去讀一讀你們學校的教學大綱--它也許是為應(yīng)付檢査團制定的,你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其措辭基本如下:
“本校的宗旨是全面教育、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本校安排的課程將適合于每個學生的具體需要。我們?nèi)Υ龠M全體學生充實自己并發(fā)展個人能力。”
教學大綱的這些富麗堂皇的“宗旨”往往只這樣寫寫而已,有幾個學?;蚪處煾矣趯⑵涓吨T實踐呢?要是有哪個學生顯示出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支配的跡象,他就會立即受到訓(xùn)斥。那些具有獨立性、充滿自愛、不輕易內(nèi)疚和憂慮的學生,都被扣上“調(diào)皮搗蛋”的帽子。
善于獨立思考的孩子在學校里是吃不開的。在許多學校,爭取被人贊許才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老師的寵兒”以及“馬屁精”等綽號在學校里得以長期流行,是有其道理的。這類人確實存在,而且還混得不錯。你如果聽老師的活、學好老師給你制訂的課程,從而博得他的贊賞,你就會順利畢業(yè)。雖然這樣一來,你的自我依靠性幾乎時時處處都要受到影響,從而使你產(chǎn)生一種急需得到贊許的心理,但你還是取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