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與智力無關(guān)
要想主宰自己,就需要擯棄一些常見的荒謬觀點。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認為,衡量一個人的智力要看他能否解決復(fù)雜的問題,能否在閱讀、寫作或計算等方面達到一定水平,能否迅速地解答抽象的方程式。根據(jù)這種觀點,只有高學(xué)歷才是衡量一個人成就大小的標準。這會助長一種“高知勢利”傾向,并會使得另外一些人悲觀失望。人們現(xiàn)在往往以為,一個人如果擁有高學(xué)歷,如果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如數(shù)學(xué)、科技、詞匯量、記憶力或速讀),他就是“聰明”的。事實上,衡量智力更切實的標準是:能否每天、以至每時每刻都運用正向的能量,真正幸福地生活。
如果你很幸福,能充分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你無疑是一個“聰明”的人。善于解決問題的確有助于實現(xiàn)幸福,但如果你懂得,盡管你不能解決某一具體困難,你仍能使自己保持精神愉快,那么,你就是聰明的。你的聰明就在于你擁有對付各種負面情緒(比如“神經(jīng)崩潰”)的有力武器,你窺見了正能量的奧秘。
你或許會感到驚奇的是,事實上并不存在神經(jīng)崩潰的問題。神經(jīng)本身并不會崩斷,假使通過解剖去尋找崩斷的神經(jīng),你什么也找不到?!奥斆鳌比藳]有神經(jīng)崩潰的問題,因為他們能夠支配自己。他們懂得如何擺脫消極情緒并得到幸福,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對付”生活中的難題。請注意,我并沒有說“解決”問題。聰明人評價智力的標準,不是看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而是看其保持精神愉快、保持自我價值的能力如何。
因此,根據(jù)自己在困難條件下所選擇的感情,你便可以確定自己是否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我們每個人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幾乎是一樣的,因為任何人只要同其他人進行社會交往,就會遇到相似的問題。意見分歧、矛盾沖突和妥協(xié)讓步都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同樣,金錢財富、生老病死、天災(zāi)人禍也是每個人無從逃避的問題。在這些問題面前,有些人能夠經(jīng)受住考驗,不使自己心灰意懶,另外一些人則會一蹶不振,甚至神經(jīng)崩潰。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認為這些問題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以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否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那么他便是最聰明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養(yǎng)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這無比艱難,因為我們社會中的許多因素都妨礙著個人支配自己。你一定要確信,你每時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選擇。你也許從小到大都認為,自己的情感是無法控制的;憤怒、恐懼、怨恨、愛慕、喜悅、歡樂等,情感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個人對它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你還可能認為,每當(dāng)發(fā)生悲傷的事情,你就會自然地感到悲傷,并希望出現(xiàn)一些神奇的轉(zhuǎn)機使你的情緒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