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9-1994文學回憶錄》十八世紀中國文學與曹雪芹03

1989-1994文學回憶錄(全兩冊) 作者:木心


排排我們的情況:從1891到1991年,有什么文學?《子夜》?《家》?《金光大道》?《歐陽海之歌》?不能比。比較起來,只有《阿Q正傳》??上з|(zhì)薄量少。

這一百年是文學的荒年。

老子說,大戰(zhàn)之后必有荒年,我看是荒年之后,必有大戰(zhàn)——大戰(zhàn)荒年、荒年大戰(zhàn),即中國近代史。

希望在海外。說起來能自由立足,又能痛定思痛(因為大陸是痛不完的痛)。如果成功,是“文藝復興個體戶”。

中國不是說“走著瞧”嗎?要在國外走著瞧:瞧中國。

當時無論傳奇、雜劇,都產(chǎn)生杰出人物:孔尚任、洪升之外,有舒位、楊觀潮、萬樹、蔣士銓、桂馥。都有一共同點:對白流利,述說真摯親切,趣意新鮮,風格委婉。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號東塘,又稱云亭山人。曲阜人,一說是孔子后代。官至戶部主事,低于尚書。戶部,指戶口田稅,自三國始設此部,民國時稱財政部。

兩本最著名:《桃花扇》、《小忽雷》。前者得不朽名(當時有“南洪北孔”之說),共四十出。主角侯方域,女主角李香君。故事有實據(jù),滲透亡國之痛,與從前才子佳人悲歡離合不同。最精彩是文字流利,我小時候讀,愛到至于手抄,有快感。

后來,在杭州還聽過夏承燾專門講《桃花扇》。

中國的《西廂記》、《桃花扇》,我以為可以和莎士比亞媲美。都是完美的悲劇,不以生旦團圓為結(jié)局,莎士比亞若識中文,看后會佩服,文字更是優(yōu)美。可是中國文學兩大致命傷:一是無法翻譯,二是地方性太強。

翻譯是對原著的殺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