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過《小武》的人,幾乎都對王宏偉的表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宏偉在這部片子里的表現不僅是在局部上很生動,而且在整體上很連貫,很完整。
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在角色整體調子的把握上,賈樟柯與王宏偉進行了很好的磨合。賈樟柯回憶說:“我和他太熟悉了。我平時就經常觀察他的一些習慣動作,譬如說甩袖子——他平時跟我說話時就愛這樣,老甩,特別逗——這些東西幫助我完成了影片里的許多調度和細節(jié)的設計?!?/p>
據傳說,就是這位王宏偉和影片的副導演顧崢,這兩個人都是樓層里的麻將高手?!皼]有想到王宏偉的這副尊容,日后因為《小武》這部電影,竟然留名于影史,還成為法國《電影手冊》的封面人物。這的確是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譬如說拍浴室那場戲,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考驗——這是一場關鍵性的戲。我事先跟王宏偉說了得裸體演,他說行。可是在開拍前劇組的其他人還都有點兒擔心,跟我一再說:‘一定要好好跟他談談,讓他千萬千萬不要臨場撂挑子。’但我知道他這個人——無論如何不能多說,一定要對他賦予一個信心,要讓他感受到這種信任。只有這樣,才能激勵他的勇氣。要不然,你越是反反復復去跟他說,他反而會跟你急,沒準到時候真的給你撂了——這種關系真是非常的微妙。所以在開拍前,我根本不跟他談這事,也不讓劇組里別人跟他提這事——一直到開拍的那天早上都一丁點兒不談,到時候非常自然地就開始了——后來那場戲拍得很順,一條就過了?!?賈樟柯說。
在《小武》的拍攝過程當中,賈樟柯與攝影師余力為的合作,也是一次愉快的經歷。
賈樟柯和余力為是在香港的那次獨立短片節(jié)上認識的。余力為是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比賈氏大四歲;在法國學過廣告攝影,后來又去比利時,在布魯塞爾皇家電影學院學了四年。最初,《小武》的劇組里也有人表示懷疑,覺得賈樟柯去找一個香港人來拍這樣一個反映內地基層生活的片子,因為彼此的文化背景那么不一樣,能很好地溝通嗎?其實余力為的情況不大一樣:他的父母在香港都是左派,所以他從小在家里就看了很多大陸出的書,像《人民畫報》什么的……后來又在北京拍過兩部紀錄片——對這里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不過,最主要的是賈樟柯和余力為兩人在電影理念上比較接近:他們都很喜歡布萊松的電影,有共同語言。
在具體拍攝當中,賈樟柯和余力為配合默契。賈樟柯從來不看監(jiān)視器,只在現場確定一個調度,給攝影提一些方向性的要求,至于具體的取景、構圖、用光呀什么的都由余力為來落實,完全放手讓他去做。賈樟柯認為在現場用監(jiān)視器,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如果你只是盯著熒光屏去控制,你會忽略現場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結果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因而,賈樟柯在現場,寧可盡量通過自己的眼睛來進行取舍。這樣也可以減少與攝影師不必要的爭執(zhí)——因為拍電影就是一個崗位性很強的工作,既然你選擇了這個攝影師,就應該充分地信任他,放手讓他去發(fā)揮。不然的話,你完全可以去找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