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賈樟柯第一次看到“第五代”的電影,在他的心靈深處,這次觀看經(jīng)歷是如此強烈,難以磨滅。究其原因,賈樟柯認為,“對我來說,不單是我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一部電影的可能性。以前,我對電影的認識只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港產(chǎn)電影,打、殺,一部分是延續(xù)‘文革’的,包括《血總是熱的》那樣反映改革的電影。從來不知道電影還可以這樣拍,把你心里面的感情勾出來,我一下子就蒙了。一方面是蒙了,再一個就是突然醒了,這個東西太好了,還能這樣拍,還有這樣的電影。”
看了電影《黃土地》以后,賈樟柯心緒翻起了波瀾,一直不能平靜,他憶述道:
看完電影后我想了很久,我覺得電影里面有很多的段落和元素,在那個 時候的認識程度里,它讓我懷疑我自己熟悉的東西是不是真的熟悉。比如, 在黃土地上,那么多人在打腰鼓,那個腰鼓我們每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都會打,我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腰鼓本身在銀幕上會有另外一種感受。今天說起來像生命力的勃發(fā),也可以說是一種盲目的快感,說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的解釋。
但那時候讓我覺得那么熟悉的腰鼓,原來也可以這么打,可以在野地里面打,可以產(chǎn)生那么多的塵土,塵土在陽光底下變成了像詩一樣的東西。好像把人心里面的東西講了出來,很多時刻,包括一個人靜默地坐在那兒不說話的時刻,把他拍下來,夜晚燈光非常的暗,你隱隱約約會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你知道他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對日子就有了一種新的看法,對生活本身也有了一種新的看法。 我覺得,任何一部好的電影、影響人的電影,都給人提供一種最熟悉的陌生感。就是,在最熟悉的區(qū)域里、最熟悉的人群里,拍出一種陌生感,這就是一種新的角度、新的處理方法,領(lǐng)風氣之先的、開創(chuàng)性的電影都有這種 感覺。
《黃土地》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山西也是民歌大省,以前每天都在聽民歌,但是你從來沒有看到一個電影里面的女孩子,瘦小的身體在黃河邊挑水,當民歌響起來的時候,那么小的一個孩子,她的情感世界是怎樣的。 看完電影出來后,突然就開始變得有事干了,我想當導(dǎo)演。過了幾天, 越想越要當導(dǎo)演,那時候,電影怎么拍我根本不知道。 就這樣賈樟柯深受電影的感染,那種感染力一下子讓他覺得,這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賈樟柯從此再也沒有焦慮過,因為他知道他想拍電影了。
賈樟柯的這種勇氣來自于哪里,是不是一種沖動?對此,賈樟柯的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