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想象這樣一種場面。
眼前擺著三只扣著的茶碗,魔術師把一個球藏在了其中一只碗下面,然后把三只茶碗快速換位,最后問你球藏在哪只茶碗下了? 你覺得自己一直死死盯著那個理應藏了球的茶碗,當然毫不猶豫地就指了出來。結果呢,那只茶碗底下并沒有球。就在這時,魔術師竟然從你的衣兜里拿出了小球。
當然,這是魔術表演,要想猜中可沒有那么簡單。不過當猛然問到你“這三只茶碗,你選擇哪一只”時,你還是會覺得“我的確看到他放到這只茶碗下了……”,終于選擇了其中一只茶碗??墒谴鸢竻s出乎意料??傊瑹o論如何你也猜不中的。
即使你自以為沒有被先例束縛住,可實際上呢,你還是被牢牢束縛住了。但是,每當創(chuàng)造出新先例的人一出現,你又會立即覺得“不過如此而已”。這就是所謂哥倫布的雞蛋??吹礁鐐惒及央u蛋皮磕破后立在桌面時,你立即就會想到“那樣的話,我也能啊”。但是,最初你自己就能做到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終于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今天是一個在過去延長線上找不到未來的時代。”但是,現實情況呢?我們眼前總是不斷浮現出先例,從而伸出了照搬先例的手,總覺得那之中應該有“未來”。一旦看到什么人打破了先例時,才覺察出自己又跟先例攪在一起了。牢牢抓住你,怎么也擺脫不開的過去和先例具有一種“強大的魔力”,能夠一次次把你重新拽回到先例依賴癥中。
請大家回想一下引言中介紹過的“鄧克爾蠟燭問題”。一開始,當把紙盒連“火柴盒”放到試驗者面前時,大家就被以前的做法束縛住了。因為大家只看到了火柴盒。當你找到解決方案,即把火柴盒作為燭臺時,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思考過程呢?請大家再回想一下,也許這其中正隱含著擺脫先例依賴癥的啟示。
舉個例子,當被問到“冰箱的用途是什么”時,大家都會想,“就是為了冷藏、保存食物啊。這還不簡單嗎?還能干什么啊?”為什么一般只考慮到了“冰箱只是冷藏、保存食物的容器”呢?這是因為大家還沒有擺脫習慣性的思考方法。
一旦被眼前能看到的東西、傳統的看法、先例束縛住了,那想法就會在大家的心里扎下了根,人的思路就會被抑制住。于是,也就不再思考眼前看不見的目的了。
大家不再尋找新的視角和觀點了,但是誰也不覺得自己已經被傳統的方法束縛住了。嘴上說著眼未來,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在過去的延長線上思考罷了。就這樣,“先例依賴癥”無聲無息地侵入到了自認為不是因循守舊者的肌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