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世紀(jì)初,出現(xiàn)一種非常人性化的如來佛像。他被雕鑿成一個自我滿足的,心寬體胖的俗世之人,下巴松弛,看不見頸子,有胖胖凸出的肚子。這是關(guān)于在菩提伽葉森林中行的苦行者的不尋常的觀念。這樣的佛像不多見,但就人體形象的雕鑿而言是十分高超的。
唐末,在四川人跡罕至的地區(qū)的石窟中出現(xiàn)由新傳播的密宗(或密教,意為秘密教派)搞的反映奇幻心理的偶像。不過人和服飾的處理與唐代傳統(tǒng)相似。那里,一整片墻只描繪一個題材。同時期在敦煌一再出現(xiàn)的描繪凈土的壁畫,用堆塑來表現(xiàn),用單一的構(gòu)圖。這在先前的石窟雕塑中從未見過。
唐代雕刻家雕刻動物的技藝特別高超,許多作品藏在唐代帝王陵墓中的地下。歐洲和美國博物館展出了小件作品。
宋代雕塑。唐朝之后,石造佛像幾乎停止了。宋代廟宇中供奉的佛像是木刻的或泥塑的,偶爾也有用銅鑄的。只有四川地區(qū)的石窟中例外。幾乎沒有銅佛像能在以后各時期逃避被熔化之禍而流傳至今。最有名的例外是河北正定的70英尺高的銅觀音,它由宋太祖(公元960-976年在位)下令鑄造。泥塑佛像不計其數(shù)。極精美的一組在大同華嚴(yán)寺祭臺上。河北薊縣獨(dú)樂寺十一面泥塑觀音像高60英尺(18米),風(fēng)格十分接近唐代傳統(tǒng),是中國最高大的泥塑佛像。許多宋代木雕佛像流入西方博物館。
宋代雕塑最突出之點(diǎn)是臉部渾圓,額頭比以前寬,短鼻,眉毛弧形不顯,眼上皮更寬,嘴唇較厚,口小,笑容幾乎消失,頸部處理自然,自胸部伸出,支持頭顱,與頭胸之間沒有分明的界線。
唐朝菩薩那種S形曲線姿勢不見了。宋代雕塑雖然并不僵硬,但唐代那種輕松地支持體重并降低放松的那一側(cè)身體的安閑相不是宋代雕刻者所能掌握的。禪宗搞出另一種觀音像,她坐在石頭上,一腳踏石,一腳垂下。這種復(fù)雜的姿勢向雕刻家提出了處理身軀和衣褶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