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塔。多層塔保持中國土生土長多層建筑的許多特點。日本尚有多層木塔屹立至今,中國只保存了此種類型的磚塔。西安附近的香積寺塔,建于公元681年,是最早和最好的例子。那是十三層的方塔,其中十一層保存完好。樓層用疊澀磚檐分劃,各層外墻上用淺浮雕顯示門洞、窗子之外,尚有簡單而精細的浮雕壁柱和額枋,上承大斗。
宋代多八角形塔。墻上的壁柱常被省去。磚檐常由許多斗拱支撐。有些例子,如河北涿縣的雙塔(約1090年),是在磚塔上忠實地復(fù)制出木塔的外貌。
密檐塔。密檐塔似乎是單層塔而上面有多重檐口所形成的變體。外觀上看,它有一個很高的主層,其上為密密的多重檐口。公元520年建的河南佛教圣地嵩山嵩岳寺塔,十二邊形,十五層,是最早的實例。在唐代,這種塔全采用四方形。最杰出的一例是法王寺塔(約公元750年),也在河南嵩山。
9世紀(jì)中有了八角塔,到11世紀(jì)以后,這已經(jīng)成了塔的標(biāo)準(zhǔn)形式。從10世紀(jì)到12世紀(jì),在中國北方建造了大量的這種塔,檐下用斗拱裝飾。最出名的一個例子是北平的天寧寺塔,建于11世紀(jì),經(jīng)過多次重修。
喇嘛塔(窣堵坡)。通過印度僧人,中國早就知道印度窣堵坡的原貌,但長期未移植于中國。后來,由于喇嘛教的傳播,終于經(jīng)過西藏來到中國建造,經(jīng)過很大的變形。西藏喇嘛塔一般做成壺形,立在高高的基座上面。1260年由忽必烈下令建造的北平妙應(yīng)寺窣堵坡是最好一例。后來它的壺狀身軀變得細巧了,塔的頸部尤其如此。這個頸部原先像截了一段的錐形,后來漸漸像煙囪。這種后出的西藏式窣堵坡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北平北海公園里的白塔,建于1651年。
金剛寶座塔(Diamond—Based Pagodas)。在一個基座上聳立數(shù)個塔,稱金剛寶座塔。早在8世紀(jì)建造的河北省房山縣云居寺塔是這種塔形的先兆。云居寺塔有一個寬闊的低臺,上面立著一座大塔和四座小塔。到明代此種形制始臻于成熟。1473年建的北平西郊的五塔寺是一個絕好的作品,它使人以多種方式聯(lián)想起爪哇的婆羅浮屠(Borobud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