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的生活滲透了儒家思想,儒家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而事實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八臅痹谥袊诵哪恐姓\然具有《圣經(jīng)》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四書”中沒有上帝創(chuàng)世,也沒有天堂地獄。
當然,哲學和宗教的含義并不十分明確,不同的人對哲學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來說,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tǒng)的反思。人只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世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于作系統(tǒng)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家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統(tǒng)地表述出來。
這種思考,我們稱之為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guān)人生的學說,有關(guān)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guān)知識的學說,都是在這樣的思考中產(chǎn)生的。宇宙是人類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戲劇演出的舞臺,宇宙論就是這樣興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識,知識論就是由此而興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學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夠思考什么;這就是說,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之前,我們先要對思想進行思考。
這些學說都是反思的產(chǎn)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識”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產(chǎn)物。人無論是自己思索或與別人談?wù)摚际窃谌松?。我們對宇宙進行思索或與人談?wù)撍?,都是在其中進行反思。但哲學家所說的“宇宙”和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宇宙”,內(nèi)涵有所不同。哲學家說到“宇宙”時,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體,相當于中國古代哲學家惠施所說的“大一”,可以給它一個定義,乃是:“至大無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
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談?wù)摃r,這種思索和談?wù)摰谋旧硪彩侵R,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它是“關(guān)于思索的思索”,這就是“反思”。有的哲學家堅持認為,我們在思索之前,必須先對思索進行思索,仿佛人還有另一套器官,來對思索進行思索,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其實,我們用來思考的器官只有一個,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對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們也同樣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思索進行思索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相關(guān)聯(lián)。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學。事實上,每一種大的宗教就是某種哲學加上一定的上層建筑,包括迷信、教義、禮儀和體制。這是我對宗教的認識。
如果從這個意義——也就是人們通常的認識——來看待宗教,就可以看出,儒家不是一種宗教。許多人習慣地認為,儒、道、佛是中國的三種宗教。其實,儒家并不是一種宗教。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兩回事,道家是一種哲學,道教才是宗教。它們的內(nèi)涵不僅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道家哲學教導人順乎自然,道教卻教導人逆乎自然。舉例來說,按老莊思想,萬物有生必有死,人對于死,順應(yīng)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卻是教導長生術(shù),這不是反乎自然嗎?道教含有一種征服自然的科學精神。如果有人對中國科學史有興趣,《道藏》里許多道士的著作倒是可以提供不少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