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人人都曾自命不凡(4)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鶴闌珊


家族的道德徽章,從小就被王陽明佩戴在心里,并且身體力行。在中國古代,“道德”不僅是一種素質(zhì),還是一種能讓擁有它的人引以為傲的能力。一個人如果被認(rèn)為是道德楷模,那就是對他人生價值的高度肯定。王陽明有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高尚品德,還有自己的天縱聰慧,這些外在條件放大了他過度自信的心態(tài),使得他傲骨錚錚。

還有一個因素可以將人的“自命不凡”放大,這就是地域因素。中國人一直相信“人杰地靈”的說法,一直到宋朝,中國人都認(rèn)為北人比南人要優(yōu)秀。北宋第一任皇帝趙匡胤(宋太祖)就曾定下家法,不許任命南人當(dāng)宰相。在當(dāng)時,中央高級官員大都來自河南、山西、陜西。宋神宗時,王安石把江西人、福建人帶進(jìn)朝廷決策層,氣得山西人司馬光和河南人程頤大叫天地反常?!叭私堋弊匀痪汀暗仂`”,在宋朝,陜西、河南就是風(fēng)水寶地。明時,南人漸漸占據(jù)上風(fēng),影響著中國政治的走向,所以,本來是窮山惡水之地的南方也成了地靈之地。王陽明的出生地浙江余姚,明代時屬于紹興管轄,紹興是大禹時代的大越,越王勾踐和吳王闔閭爭霸的故事就在此地上演過,到了明代,古戰(zhàn)場的血腥氣早已消散,只剩下人間獨(dú)有的山水美景。明朝人認(rèn)為,至少王陽明認(rèn)為,余姚縣是人間仙境,就差說這里是龍脈所在了。

4

家族因素、地域因素和頭腦聰慧,都能使人過度自信、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王陽明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極為激進(jìn)和大膽。

1481年,王陽明的父親王華考中進(jìn)士。第二年,王華到北京做了官,就迎接王陽明和王天敘到北京。途經(jīng)浙江杭州時,王天敘帶著王陽明和一些筆友到金山寺游玩,其間有人提議做詩消遣。很多人馬上抓耳撓腮,盡力想做出震動天地的詩作來,而王陽明只是略加思索,就跟爺爺說,我已經(jīng)做成了。王天敘叫他讀出來,王陽明大方吟道:

金山一點(diǎn)大如拳,打破維揚(yáng)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那些自詡七步就能做出天下上等好詩的人,一聽到這個孩子的詩,真是恨得牙根直癢。自命不凡的人一旦遇到比自己強(qiáng)的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給自己找理由,他們的理由是:這首詩是王天敘為了炫耀孫子的才華而偷偷替王陽明做的。王天敘不動聲色,讓提出這問題的人給王陽明來篇命題作文。有人就以景點(diǎn)“蔽月山房”為題,要王陽明作詩一首。王陽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山近月遠(yuǎn)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圓。

眾人大驚不已,他們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怎會有如此的才情。在他們正為王陽明叫好時,王陽明又說了一句讓他們更為驚訝的狠話:“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