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樓啟示錄》三、回味起來仍然得意(2)

紅樓啟示錄 作者:王蒙


“陌生化”云云,在這一類問題上,創(chuàng)作永遠比評論更高更富有原生性。陌生化也罷,心理分析也罷,間離也罷,視角轉化也罷,心理時空也罷……創(chuàng)作的價值恰恰在于它的無師自通,無理(論)自通性質,在于它的早已有之的性質。無師并不是真正無師,師法造化,師法自然,師法本民族的文學傳統(tǒng),師法自己的深情與靈氣,各種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方法自然會得心應手,融會貫通。在這方面,創(chuàng)作的貢獻是第一性的,無可比擬的。評論家理解這一點只會使自己的評論更實在,而無損于評論的崇高。如果硬撐什么評論的“主體性”,甚至搞什么“拒絕閱讀”,那樣的評論也就變成了一種自大狂自閉癥的“自說自話”了。

當然,評論也有評論的優(yōu)勢,有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作家所無法取代乃至無法攀比的成就。好的評論是一種獨特的闡釋,這種闡釋不但遠遠超過了一般讀者對于一些作品的領會受用而且大大超越了作者已有的自覺。很簡單,即使是理論意識主題意識十分自覺的創(chuàng)作家,只要是真正的創(chuàng)作家而不僅僅是主體先行的宣傳家,他的作品里的形象世界的可闡釋性就絕對沒有被作者本人所窮盡,越是有深度的形象世界就越是這樣?!都t樓夢》就是這樣一個闡釋不完的大世界深世界,而作者恰恰未必意識到它的或有的大意蘊。其次,評論家的闡釋必然是借題發(fā)揮的,必然表達著評論家自己的獨到的對于生活、對于社會、對于文藝、對于各種思潮學問的見解。我常常設想,各種對《紅樓夢》的闡釋是何等有意思!如果曹雪芹死而復生,見到這些高論,特別是例如毛澤東主席的“階級斗爭史”“四大家族興衰史”的高評,不嚇暈厥過去才怪!評論的另一優(yōu)勢是價值判斷,好的評論家的判斷的權威性,對于文學事業(yè)的推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當然,反過來說,偏狹的、空疏的、信口雌黃的所謂判斷,也是貽害匪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