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新型的腐敗或欺詐行為總是不時出現(xiàn)?答案部分在于,對這種行為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人們的認知總隨時間而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有關政府重大反腐行動的記憶逐漸模糊。在腐敗活動猖獗時期,許多人可能認為逃脫懲罰是很容易的。他們認為,其他所有人也都這么做,而且似乎沒有人因此受到懲罰。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這種情況下,不再嚴格堅持操守絕對是理智的選擇。在某些時候,降低操守可能也是社會潛移默化作用的體現(xiàn)。正如拉杰·沙赫所證明的那樣,與因為犯罪受到懲罰的概率的相關信息,會通過熟人間的網(wǎng)絡進行傳播。這一傳播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普遍,而讓腐敗滋生的情況更加復雜,也更加多變。
隨著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的出現(xiàn)以及金融監(jiān)管對這一創(chuàng)新的放開,腐敗或欺詐就會獲得新的滋生機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腐敗或欺詐的程度隨時間而變化。剛開始的時候,公眾可能并不了解這些創(chuàng)新。腐敗和欺詐的程度還會因文化而變化,它和害怕懲罰或技術變化毫不相關。這些變化顯然是屬于動物精神范疇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文化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推動或抑制激烈競爭和掠奪性的活動。由于這些文化變化難以量化,且不屬于經(jīng)濟學范疇,所以經(jīng)濟學家很少將它們同經(jīng)濟波動聯(lián)系起來。事實上,他們不應該這么做。
在20世紀20年代(即“興旺的20年代”)的美國,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公然違反法律到地下酒吧喝酒和賭博,而官方又疏于懲戒,所以那時就成了法治不彰的年代。警察對違法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果變得似乎只有傻瓜才會遵守法律的規(guī)定。蔑視法律的現(xiàn)象俯拾皆是,人們對有關懲罰概率的信息視而不見。文學作品,包括1925年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都對經(jīng)濟掠奪者大加頌揚。實際上,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金融掠奪橫行的年代,它導致公眾在隨后幾年里對這些行為都深惡痛絕;也正是因為這些掠奪行為,1929年之后及更晚一些時候,美國通過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包括1933年的《證券法》、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1939年的《信托契約法》以及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
20年代之后的文化變化也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例如休閑活動。在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20年代末期開始興起的定約橋牌風靡一時。1941年大蕭條結束時,美國撲克牌制造商協(xié)會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定約橋牌已經(jīng)變成了最流行的撲克游戲,有大約44%的美國家庭在玩這種游戲。定約橋牌是一種需要搭檔的游戲,搭檔間必須互相配合。自誕生伊始,它就是一種備受推崇的社交游戲,可用于交友甚至找情人。它也被公認為一種學習處事技巧的有效手段(盡管玩牌偶爾也會導致友情破裂或離婚)。但是,定約橋牌很少用于賭博。
不過,在21世紀頭10年,定約橋牌已經(jīng)沒落。在人們眼里,它已經(jīng)變成一種老掉牙的游戲,很少有年輕人喜歡它。不過,近些年來,撲克游戲,尤其是21世紀的新?lián)淇擞螒?得克薩斯撲克逐漸風行。這類游戲都是讓玩家單打獨斗,而且經(jīng)常用來賭錢,虛張聲勢或“不動聲色”等騙術在這類游戲中特別重要。
當然,我們知道,在牌桌上發(fā)生的事情與經(jīng)濟中發(fā)生的事情可能沒有聯(lián)系。但是,如果欺騙行為在數(shù)百萬人在玩的撲克游戲中都可以有一席之地,我們還能天真地認為這種伎倆不會出現(xiàn)在商業(yè)領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