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狩五年至太初三年,凡十七年前一一八至前一○二年間,是武帝對外的第三期。在這一期內,匈奴既受重創(chuàng),需要休息,不常來侵寇;武帝也把開拓事業(yè)轉向別方:先后征服了南越、西南夷、朝鮮,皆收為郡縣;從巴蜀開道通西南夷,役數(shù)萬人;戡定閩越,遷其種族的一大部分于江淮之間,并且首次把國威播入西域。
西域在戰(zhàn)國時是一神話的境地,屈原在《招魂》里描寫道:
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常淵,靡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脫,其外曠宇些!
赤■若象,玄蠭若壺些!
五谷不生,叢菅是食些!
其土爛人,求水無所得些!
一直到張騫出使之時,漢人還相信那里的昆侖山,為日月隱藏之所,其上有仙人西王母的宮殿和苑囿。對這神話的境界武帝首先作有計劃的開拓。武帝在即位之初,早已留意西域。先時月氏國給匈奴滅了以后,一部分的人眾逃入西域,占據(jù)了塞國今伊犁一帶驅逐了塞王,另建一新國,是為大月氏余眾留敦煌、祁連間為匈奴役屬的叫做小月氏,對于匈奴,時圖報復。武帝從匈奴降者的口中得到這消息,便想聯(lián)絡月氏,募人去和它通使。漢中人張騫應募。這使事是一件很大的冒險,是時漢與西域間的交通孔道還是在匈奴掌握中,而西域諸國多受匈奴的命令。張騫未入西域,便為匈奴所獲,拘留了十多年;他苦心保存著所持的使“節(jié)”,終于率眾逃脫。這十多年中,西域起了一大變化。先前有一個游牧民族,叫做烏孫的,在胡月氏國東;給月氏滅了。他們投奔匈奴,被收容著,至是,受了匈奴的資助,向新月氏國猛攻。月氏人被迫作第二次的逃亡,又找到一個富厚而文弱的國家——大夏今阿富汗斯坦——把它鳩居雀巢地占據(jù)了;遺下塞國的舊境為烏孫所有。張騫到大夏時,月氏人已給舒服的日子軟化了,再不想報仇;張騫留居年余,不得要領而返,復為匈奴所獲,幸而過了年余,單于死,匈奴內亂,得間逃歸。騫為人堅忍、寬大、誠信,甚為蠻夷所愛服。他出國時同行的有一百多人,去了十三年,僅他和一個胡奴堂邑父得還。這胡奴在路上給他射鳥獸充饑,否則他已經(jīng)絕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