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我在用小野鴨做試驗,想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工孵化出來的小野鴨很膽小怕人,而人工孵化的小灰雁就不怕人。小灰雁會把出生后看到的第一個生物視做母親,信任它,一直跟著它。可是小野鴨卻不這樣。如果我把剛孵出來的小野鴨從孵卵器取出來,它們會無一例外地從我身邊跑走,緊緊縮在最近的角落。為什么呢?我記得自己曾用美洲家鴨孵化一窩野鴨蛋,后來小野鴨也不接受這位繼母。它們的羽毛剛剛干燥,就從繼母身邊跑開,我費了不少氣力,才把這些又哭又鬧的孩子全逮住。不過,我還用一只又白又肥的家鴨孵出過一窩小野鴨,這些小玩意就非常開心地跟在繼母后面,好像跟著親生母親一樣??隙ㄊ撬慕新曋杏惺裁磰W妙,因為從外表上看,家鴨和美洲家鴨的長相都與野鴨相差很大,而家鴨和野鴨(當然,家鴨由野鴨馴化而來)的共同點是叫聲一樣。在馴化的過程中,盡管家鴨的羽毛顏色和體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的聲音幾乎未變。結論很清楚:我必須像野鴨媽媽那樣呱呱叫,才能讓小鴨子跟著我跑。
說到做到。那天是圣靈降臨節(jié)(復活節(jié)后第50天),剛好有一窩野鴨蛋該孵化了,我把蛋放在孵卵器里,等到幼雛的毛干了,就開始親自照顧它們,我極力模仿野鴨媽媽呼喚幼雛的聲音,對著它們呱呱叫。這樣連續(xù)叫了半天,我的叫聲奏效了。小野鴨滿懷信任地盯著我,這次顯然不怕我了,這時我一邊呱呱叫,一邊緩慢地走開,它們也乖乖地動身,擠作一團,小跑著跟在我后面,就像小鴨跟著媽媽那樣。毫無疑問,我的理論得到了證實。新孵出的小鴨子會對媽媽的鳴叫聲做出本能的反應,但并不在乎媽媽的樣子。只要是能發(fā)出正確叫聲的動物,都會被小鴨子視做媽媽,不論是肥大的白色北京鴨,還是肥胖的男人。但是替身的身高不能超過某個高度。在試驗初期,為了讓小鴨子跟著我,我蹲在草叢中,慢慢地向前挪??墒?,只要我站了起來,再怎么叫,它們都不肯再跟著我走,它們四處打量,尋尋覓覓,但是不抬起頭來看我,不一會兒,它們就開始“哭”起來,就是走散的小鴨子都會發(fā)出的那種尖厲的叫聲。繼母竟然變得如此高大,它們無法適應。所以,要想讓他們跟著我,我就得蹲在地上緩慢前行。這種姿勢很不舒服,更讓人難受的事實是,野鴨媽媽總是不停地呱呱叫。只要我那悅耳的“呱,咯咯咯咯,呱,咯咯咯咯”聲停下來了,不用半分鐘,小鴨子就會把脖子伸得越來越長,這就像人類的小孩把臉拉下來一樣。這時如果我不立即開始呱呱叫,尖厲的哭聲就會響起。只要我默不做聲,它們似乎就會覺得我死了,或者是我不再愛它們了:這可是要痛哭一場的事!和小灰雁不同,小鴨子最難照顧了,勞心費神,你想想,和這些小家伙散步兩個小時,一直都蹲著,而且還要不停地呱呱叫!為了科學,我只能連著數(shù)小時忍受這種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