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毛澤東行讀天下》節(jié)選(33)

跟毛澤東行讀天下 作者:李魁彩


山海關前落幽燕,不見當年秦始皇——毛澤東山海關上觀滄海、評始皇

山海關, 又稱“ 榆關”, 在1990 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 素有“ 天下第一關” 之稱, 與萬里之外的“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遙相呼應, 聞名天下。1990 年, 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被發(fā)掘出來后, 考古界認為虎山長城才應該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1961 年, 山海關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據(jù)傳, 關公1700 年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刀鋒向東, 現(xiàn)存放在山海關城樓上, 成為鎮(zhèn)關之寶。

登臨“天下第一關”

1954 年4 月21 日, 毛澤東到秦皇島視察。

毛澤東秦皇島之行的第一站是山海關。站在整修一新的“ 天下第一關” 的城樓前, 春風吹來, 綠枝舞動, 腳下的柏油路整潔寬闊, 毛澤東又驚又喜地說:“ 這兒真是變了?!?

1950 年2 月, 毛澤東出訪蘇聯(lián)后, 回京途中在山海關停留。當時, 人們?nèi)猿两跉g慶解放的喜悅中, 還未來得及撫平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 天下第一關” 城樓破敗不堪, 城市百廢待興。短短的四年時間, 山海關就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怎么不令人驚喜呢?

毛澤東登上城樓, 舉目遠眺。重巒疊嶂, 綿延不絕, 在這崇山峻嶺之中,長城如一條威風的莽龍, 游動起伏而來, 又蜿蜒伸展開去。

城外不遠處有一個平臺, 那是威遠城遺址, 是吳三桂投降清軍的地方。毛澤東借古論今, 談起了吳三桂的故事:吳三桂是明朝鎮(zhèn)守山海關的將領, 明朝潰敗, 清軍多次勸降, 吳三桂權衡利益, 終于降清, 被清朝封為平西王。他數(shù)次平定西南叛亂, 功績突出。一個政權的得與失, 對人才的愛與舍是至關緊要的。

沿著長城漫步, 毛澤東指著一個墻垛問:“ 那是烽火臺吧?”

“ 是的, 戰(zhàn)爭時做信號用的?!?身邊的人回答。

“ 你們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嗎?” 毛澤東又講起了歷史。

大家請毛澤東上箭樓看看。毛澤東欣然地說:“ 好, 欲窮千里目嘛?!?

登箭樓俯視山海關全城, 毛澤東詳細地詢問了工人的工資多少, 生活得怎樣, 叮囑說:“ 山海關人民的生活還苦啊, 要發(fā)展生產(chǎn),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