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是不太重視幽默的民族,從小到大的教育里,父母及老師都教導我們要“莊重”、“認真”;這主要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禮教文化,強調“君子不重則不威”的思想。所以,在幽默的培養(yǎng)上,與西方社會比較起來就顯得較缺乏。
美國人可以不在意別人罵他無賴、頑固、奸詐,但絕對無法忍受“沒有幽默感”的批評,在他們眼中,“沒有幽默感”簡直就代表著做人的失敗,不受歡迎以及令人討厭。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為他兒子所寫的祈禱文中,除了求神賜給兒子“堅強勇敢、心地善良、認清事實、接受磨煉”等外,還祈求上蒼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由此可見,西方社會對幽默的重視。
西方有專門的協(xié)會和學術雜志來研究幽默,許多大學的心理系、藝術系、文學系和醫(yī)學院還有幽默研究方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探討幽默與身心健康、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甚至免疫力提高等的內在聯(lián)系。
“雖然自古以來,我們就不乏對詼諧、幽默的鑒賞,但我們從來沒有把它作為一門特殊的學問來研究,而多是將幽默當作一笑了之的俏皮話。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悲的事?!?/p>
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一場幽默的國民運動。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幽默和潛能開發(fā)、智慧提煉的聯(lián)系愈發(fā)緊密,對提高人體健康水平與國民素質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