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了秀才只是漫漫科舉路的第一步,后面還有很長的路等待著曾國藩。為了實現(xiàn)自己乃至全家族的愿望,曾國藩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開始了新的征途,這次他去的地方就是世人景仰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不單單是“重點高中”這樣的概念,它是當時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且是最著名的。在這里不但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而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國藩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配得起在這里讀書。當時他在書院里可以算得上屈指可數(shù)的好學生,詩文俱佳,而且人品也得到了書院老師的贊賞。
經(jīng)過一年的刻苦學習,曾國藩躊躇滿志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他以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舉人的身份參加了禮部會試—“北京我來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長途跋涉來到了清朝的心臟—北京,他激動,更多的是緊張,他知道這次考試對他意味著什么,他誠惶誠恐,等待著考試的到來。可能是命運女神要給曾國藩一個挫折吧,這次會試他的成績并不理想,沒有考取進士。這讓曾國藩感受到科舉并非想象的那樣容易,畢竟這是“國家大考”,全國人才濟濟,能從眾多能人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
不過,恰好當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壽,按照慣例可以增加一次會試,這讓心灰意冷的曾國藩又燃起了希望。多一次機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曾國藩沒有氣餒。為了來年的加考,他放棄了回湖南老家。湖南距離北京千里迢迢,與其在路途上浪費時間和金錢,還不如留在北京刻苦用功。他寫信給自己的祖父、父親,家里人對曾國藩的決定表示了支持,只要曾國藩有這份上進的心,做家長的還有什么好阻攔的呢?
曾國藩為了減少日常開支,住進了京城的“長沙會館”,這是為接待長沙府應試舉子而設置的,曾國藩這個湖南舉子自然也得到了會館的接納。在北京期間,曾國藩更加投入到學習之中,他堅信自己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