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人進行比較,可以得到這樣的分?jǐn)?shù):曾國藩樹立外交思想可加一分,但應(yīng)對外交無手段要減一分,只能得到五分;李鴻章周游各國,受到禮遇,可以加一分,處于矛盾重重的外交場,能依靠個人能力周旋于各國之間,加三分,口碑較差,名聲被毀,扣兩分,實際得分七分。
讓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政績。這里所說的政績主要是曾、李兩人在官場上的表現(xiàn),比如說整頓吏制。在整頓吏制方面,曾國藩先給李鴻章做了表率,他對貪官污吏有著與生俱來的仇恨,他又深諳官場的險惡,所以對于懲治官吏還是采取以儆效尤的辦法,打擊一批,嚇唬一批,拉攏一批,盡量不造成與大多數(shù)人的敵對,這是他從第一次出山和湖南各官員沖突中得來的經(jīng)驗。所以他對于那些臭名在外的官吏還是采取彈劾的辦法,從而凈化官場。
而李鴻章也深諳此招,但他的心更“狠”一些,經(jīng)常彈劾那些不得力的官員,從而安插自己信任的官員。從兩人的奏章上常常看到他們彈劾官員的折子,不過基本上僅限于自己手下,對于一些“背景深”的大員,他們只能采取迂回的辦法。當(dāng)然兩人彈劾別人,也就常常遭到其他人的彈劾,這倒是正常的,在官場上混,不被彈劾還真的不正常。在整治吏制上,兩人可以都加兩分。
和現(xiàn)在考核政績不同的是,那時候民生問題反而成為了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曾國藩、李鴻章在這方面也是欠缺的,不多的亮點中,以治理永定河為兩人為民造福的代表,畢竟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伺候”朝廷上,老百姓的事情只能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了。所以兩人還可以多加一分,又一次打成了平手,各得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