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金沙江的龍蟠-喬后活動斷裂,此外在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山前,還有中甸-永勝斷裂和玉龍雪山山前斷裂。這一地區(qū)地震活動頻繁,歷史上最強的地震,是1511年6月在永勝西北紅石崖發(fā)生的7.5級大地震。
1996年2月3日,云南麗江發(fā)生了7級地震,震中烈度達9度。接著,1998年11月19日,與之相鄰的金沙江邊的寧蒗,又發(fā)生了6.2級地震。當時正值寒冬,許多房屋垮塌,災(zāi)民無家可居,露宿野外。
在麗江、石鼓鎮(zhèn)、虎跳峽、三河口和寧蒗、永勝一帶,金沙江兩次走出了V型和倒V型大折彎。四川汶川大地震,對金沙江、麗江-小金河活動斷裂帶的地震危險性無疑起增強作用。
那次旅行,我最后來到了石鼓鎮(zhèn)。
紅二方面軍長征,正是從這里渡過金沙江。
我找到了亭與石鼓。傳說石鼓與諸葛亮七擒孟獲有關(guān)。但石鼓上的最早碑文是明代所刻,有的已經(jīng)漫漶不清。
北來的金沙江,在這里遇到了巍巍橫山的阻擋,倏然掉頭,流向東北,形成了長江上游的第一個V字形。如果沒有這一座高山,這一道闊嶺,金沙江也許像怒江、瀾滄江一樣,從云貴高原上的峽谷中,飄向了異國他鄉(xiāng)。V--正是一個勝利的標志。
龍蟠-喬后斷裂帶從虎跳峽穿過,沿金沙江至大拐彎處的石鼓鎮(zhèn)。從石鼓鎮(zhèn)附近走,沿漾濞江上游河谷,直抵劍川和喬后。
據(jù)說,申報“三江并流”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時,已經(jīng)埋好了伏筆,把怒江和虎跳峽等一些內(nèi)定的壩址“排除”在核心區(qū)之外,以便規(guī)劃建大壩、修電站之用--這也是有些人理直氣壯的原因。我想,如果在虎跳峽修建兩三百米高的大壩,那么水庫蓄水區(qū)正好在斷裂帶上,在虎跳峽至石鼓鎮(zhèn)百里長的峽谷中,這對活動斷裂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
要善待山川大地。
即使在老虎打盹時,最好也不要在它頭上撓癢。--有一些高山深谷里,永遠隱藏著強震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