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誰創(chuàng)造了“汗”語(1)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第七章 誰創(chuàng)造了“汗”語

很多人搞不明白,一部講飛車黨的片子,為什么要叫《頭文字D》?難道因為周杰倫嗎?因為阿倫能創(chuàng)造漢語?因為他真的“無與倫比”嗎?

《頭文字D》是“汗”語存在的最有力的注腳,如果要對《頭文字D》的含義作一番解釋,還真需要花費老長一段文字:《頭文字D》英文名是Initial D,意思是D字第一名,“D”是Drift的簡寫,就是車迷們平時說的“甩尾”(汽車用語,指車急速行駛時急速拐彎,車輪橫向滑動的狀態(tài)),全部的意思就是“甩尾”第一。

那種讓人慚愧、汗顏、丟份,感到自己在“車速”太快的語言面前被“甩尾”了,不是“汗語”又是什么?  

有趣的是,當“頭文字D”從日本語境中舶來后,很快融入中國文化:頭文字C——一個北京記者圈的周末劃艇聚會;頭文字B——一個網(wǎng)民的ID;頭文字A——一篇動漫小小說的題目。  

頭文字“汗”,正是漢語漂移族的話語場,他們加大油門,把漢語的語速往前推進,落后者只能追隨尾燈而至。

鍵盤文化:“汗”語孵化器

“現(xiàn)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嘞。”在京為演唱會作宣傳的羅大佑掰著手指枚舉說,“國共握手、中歐合作、房地產(chǎn)發(fā)展、人民幣升值……”  

所以羅大佑把他的演唱會定義為“從你開始,從我開始,一切從現(xiàn)在才開始”。這句話太適合送給“汗”語了,很難說清“汗”語從什么時候開始,但從現(xiàn)在開始并不晚。“你這個人說話怎么這么暴,這么格,這么難懂?”如果聽到這種責怪,那也許是“汗”語在開始發(fā)言了。  

“汗”語的興盛得益于網(wǎng)絡、短信這兩樣需要鍵盤來操作的信息溝通工具,鍵盤帶來的最大的影響是:它不同于筆,它是通過用雙手或者拇指去“擊打”來完成的。而筆寫工具呈現(xiàn)的則是文字的“老實”的一面,它是“手寫文化”。鍵盤文化與手寫文化之間的差異誕生了:鍵盤可能會因輸入法的差異寫錯字,也可能將錯就錯;鍵盤可以輸入文字和圖案相輔相成的表意符號,而只有不會寫字的孩子在手寫時才會這么做;鍵盤會讓我們越來越對字的一筆一畫感到模糊,而手寫則不會,但手寫的麻煩令人望而生厭;鍵盤改變了傳統(tǒng)的書寫方式,同時,也使文字的表達發(fā)生了“變異”,它成了“汗”語言的孵化器。

“汗”語言是他們下的蛋:網(wǎng)絡創(chuàng)作者、版主、博客、短信寫手、網(wǎng)絡編輯等。在語氣助詞、人稱代詞、形容詞的應用上,他們就已經(jīng)突破了漢語傳統(tǒng)的結構,“原來如此”,一定要說“原來如彼”,“這樣子嘛”一定要說“醬紫嘛”,“了”一定要寫成“鳥”,“人”一定要寫成“淫”,總之,一定要有某種程度對漢語的篡改、又能讓人理解才行。

作為鍵盤文化搜索一脈的百度,最近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且狂漲不止,對公司執(zhí)股層來說,那跟印鈔票的銀行沒有區(qū)別,于是乎,百度內(nèi)部居然也有一句“汗”語傳出“百度人民真行”,其弦外之音是“百度(變成了)人民銀行”。  

“汗”語生長在鍵盤上,“汗”語的生命力之一是把現(xiàn)實中所有的人名全都顛覆掉,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各式網(wǎng)名、ID、昵稱,這也成為“汗”語創(chuàng)造力全面爆發(fā)的第一個平臺,使許多人成為著名ID、文化先鋒。而通過短信,“汗”語又獲得了電報般的樂趣,在漢語變形的基礎上,生成諸如“汗”(不好意思)、“巨”(特別)、“?!保▍柡Γ┻@樣的字眼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