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羨林真實人生》忘(4)

季羨林真實人生 作者:季羨林


我認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于“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蘇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是把悲和歡、離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深有體會之言。悲總是多于歡,離總是多于合,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如果造物主——如果真有的話——不賦予人類以“忘”的本領——我寧愿稱之為本能——那么,我們人類在這么多的悲和離的重壓下,能夠活下去嗎?我常常暗自胡思亂想:造物主這玩意兒(用《水滸》的詞兒,應該說是“這話兒”)真是非常有意思。他(她?它?)既嚴肅,又油滑;既慈悲,又殘忍。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边@話真說到了點子上。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么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于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因此,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贊歌。試問,世界上哪一個圣人、賢人、哲人、詩人、闊人、猛人,這人,那人,能有這樣的本領呢?

我還必須給“忘”大唱贊歌。試問:如果人人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成什么樣子呢?

遺憾的是,我現(xiàn)在盡管在“忘”的方面已經建立了有季羨林特色的學派,可是自謂在這方面仍是鈍根。真要想達到我那位畫家朋友的水平,仍須努力。如果想達到我在上面說的那個笑話中人的境界,仍是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我并不氣餒,我并沒有失掉信心。有朝一日,我總會達到的。勉之哉!勉之哉!

1993年7月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