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為社會中人,享受社會所賦予的權利,便不能不對于社會負有相當義務,不能不趨善避惡,以求達到“道德的宇宙”的價值標準的最高點。在“道德的宇宙”中,如果能登峰造極,也自能實現(xiàn)偉大的自我,孔子、蘇格拉底和耶穌諸人的風范所以照耀千古。
但是“道德的宇宙”決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惡也決不能算是一切價值的標準,這是我們中國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比方在“科學的宇宙”中,善惡便不是合適的價值標準?!翱茖W的宇宙”中的適當價值標準只是真?zhèn)???茖W家只問:我的定律是否合于事實?這個結(jié)論是否沒有訛錯;他們決問不到:“物體向地心下墜”合乎道德嗎?“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有些不仁不義罷?固然“科學的宇宙”也有時和“道德的宇宙”相抵觸。但是科學家只當心真理而不顧社會信條。伽利略宣傳哥白尼地動說,達爾文主張生物是進化而不是神造的,就教會眼光看,他們都是不道德的,因為他們直接地辯駁《圣經(jīng)》,間接地搖動宗教和它的道德信條??墒琴だ院瓦_爾文是“科學的宇宙”中的人物,從“道德的宇宙”所發(fā)出來的命令,他們則不敢奉命唯謹。科學家的這種獨立自由的態(tài)度到現(xiàn)代更漸趨明顯。比方倫理學從前是指導行為的規(guī)范科學,而近來卻都逐漸向純粹科學的路上走,它們的問題也逐漸由“應該或不應該如此?”變?yōu)椤皩嵲谑侨绱嘶虿蝗绱??”了?/p>
其次,“美術的宇宙”也是自由獨立的。美術的價值標準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惡,只是美丑。從希臘以來,學者對于美術有三種不同的見解。一派以為美術含有道德的教訓,可以陶冶性情。一派以為美術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樂。第三派則折衷兩說,以為美術既是教人道德的,又是供人享樂的。好比藥丸加上糖衣,吃下去又甜又受用。這三種學說在近代都已被人推翻了?,F(xiàn)代美術家只是“為美術而言美術”(art for art's sake)。意大利美學泰斗克羅齊并且說美和善是絕對不能混為一談的。因為道德行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術品只是直覺得來的意象,無關意志,所以無關道德。這并非說美術是不道德的,美術既非“道德的”,也非“不道德的”,它只是“超道德的”。說一個幻想是道德的,或者說一幅畫是不道德的,是無異于說一個方形是道德的,或者說一個三角形是不道德的,同為毫無意義。美術家最大的使命求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而意境必須超脫現(xiàn)實。我們可以說,在美術方面,不能“脫實”便是不能“脫俗”。因此,從“道德的宇宙”中的標準看,曹操、阮大鋮、李波?李披(Fra Lippo Lippi)和拜倫一般人都不是圣賢,而從“美術的宇宙”中的標準看,這些人都不失其為大詩家或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