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志者事竟成”一句話也很容易發(fā)生誤解,“志”字有幾種意義:一是念頭或愿望(wish),一是起一個動作時所存的目的(purpose),一是達到目的決心(will,determination)。譬如登山,先起登的念頭,次要一步一步地走,而這走必步步以登為目的,路也許長,障礙也許多,須抱定決心,不達目的不止,然后登的愿望才可以實現(xiàn),登的目的才可以達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須包含這三種意義在內(nèi):第一要起念頭,其次要認清目的和達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達目的之決心。很顯然的,要事之成,其難不在起念頭,而在目的之認識與達到目的之決心。
有些人誤解立志只是起念頭。一個小孩子說他將來要做大總統(tǒng),一個乞丐說他成了大闊老要砍他的仇人的腦袋,所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完全不思量達到這種目的所必有的方法或步驟,更不抱定循這方法步驟去達到目的之決心,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世間有許多人不肯學乘除加減而想將來做算學的發(fā)明家,不學軍事學當兵打仗而想將來做大元帥東征西討,不切實培養(yǎng)學問技術(shù)而想將來做革命家改造社會,都是犯這種狂妄的毛病。
如果以起念頭為立志,則有志者事竟不成之例甚多。愚公盡可移山,精衛(wèi)盡可填海,而世間卻實有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必須承認“不可能”的真實性。所謂“不可能”,就是俗語所謂“沒有辦法”,沒有一個方法和步驟去達到所懸想的目的。沒有認清方法和步驟而想達到那個目的,那只是癡想而不是立志,志就是理想,而理想的理想必定是可實現(xiàn)的理想。理想普通有兩種意義,一是“可望而不可攀,可幻想而不可實現(xiàn)的完美”,比如許多宗教都以長生不老為人生理想,它成為理想,就因為事實上沒有人長生不老。理想的另一意義是“一個問題的最完美的答案”,或是“可能范圍以內(nèi)的最圓滿的解決困難的辦法”。比如長生不老雖非人力所能達到,而強健卻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就人的能力范圍來說,強健是一個合理的理想。這兩種意義的分別在一個蔑視事實條件,一個顧到事實條件,一個渺茫無稽,一個有方法步驟可循。嚴格地說,前一種是幻想癡想而不是理想,是理想都必顧到事實。在理想與事實起沖突時,錯處不在事實而在理想。我們必須接受事實,理想與事實背馳時,我們應該改變理想。堅持一種不合理的理想而至死不變只是匹夫之勇,只是“豬武”。我特別著重這一點,因為有些道德家在盲目地說堅持理想,許多人在盲目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