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于本章論功利境界。所以在本章中,我們專論人以求他自己的利或快樂為目的底行為。我們并不說,所有底人的行為,或人的所有底行為,都是這一類底行為。但有些人的行為或人的有些行為,是這一類底行為,則是不容否認(rèn)底。
快樂論一派底哲學(xué)家以為,不僅事實上人的行為,都是以求快樂為目的,即道德底價值,亦可以快樂解釋之。凡有道德價值底行為,都是可以使人快樂或得快樂底行為。快樂是可欲底,亦是人這所欲。這一派底哲學(xué)家,可以借用孟子一句話,說:“可欲之謂善。”善是可欲底,亦是人之所欲。
反對快樂論者,以為一貫底快樂論,有許多困難。就第一點說??鞓氛撜叱Uf最大底快樂。所謂最大者是就量方面說。但快樂是不可積底,因為快樂不是一種東西,而是一種經(jīng)驗,經(jīng)驗是暫時底,當(dāng)有人剛有它底時候,它立即成為過去。因此它不可積存。我們昨天得了許多錢,可以積存起來,與今日所得底錢相加,成一更大底數(shù)目。但我們昨天所得底快樂,則不能積存起來,與今天所得底快樂相加,而成一更大底快樂。因為昨天的快樂,已成為過去底經(jīng)驗,所留下者,只是一記憶而已。所以所謂最大底快樂,不是可以積存而致底。所謂最大底快樂,只能是于某一時,于許多快樂中,比較而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