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心理學》3.2 控制性社會認知:高努力水平思維(4)

社會心理學(插圖第7版) 作者:(美)埃利奧特·阿倫森


改進人類思維 

進行控制性思維的目的之一是為自動化思維提供制衡。正如發(fā)生麻煩時,飛機機長可以關閉自動導航系統(tǒng)并自行控制飛機那樣,控制性思維在非尋常事件發(fā)生時也會啟動。人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更正自己的錯誤?他們?nèi)绾文軐W會更好地做出推論?

一種途徑是讓人們對自己的推理能力稍微謙虛一點。通常我們會在判斷時過度自信(Blanton,Pelham,DeHart,& Carvallo,2001;Buehler,Griffin,& Ross,2002;Juslin,Winman,& Hansson,2007;Vallone,Griffin,Lin,& Ross,1990)。例如,有些老師會對男女生的能力差異毫無根據(jù)地過度自信。因此,任何想改進人類推理能力的人都會遇到一種過度自信障礙(overconfidence barrier)(Metcalfe,1998)。許多人認為他們的推理過程非常完美,因此不需加以任何矯正。因此方法之一是直接指出過度自信這一問題,讓人們思考一下他們犯錯誤的可能性。一組研究者采取了這種方法(Lord,Lepper,& Preston,1984),他們發(fā)現(xiàn),當他們要求人們思考與他們自己觀點相反的論點時,人們認識到還有其他的與自己不同的方式可以用來解釋世界,因此他們在判斷中所犯的錯誤減少許多(Anderson,Lepper,& Ross,1980;Hirt,Kardes,& Markman,2004;Mussweiler,Strack,& Pfeiffer,2000)。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教給人們一些有助于進行正確推理的基本統(tǒng)計知識和方法論原則,并期望他們將這些原則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許多這樣的原則已經(jīng)在統(tǒng)計及研究設計的課程中教授過。例如,你想用樣本信息(例如一群福利金受領母親)去推論總體時(例如所有福利金受領母親),你必須要有一個龐大而無偏差的樣本。學過這些課程的人會將這些原則用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嗎?他們犯如本章所討論的錯誤的可能性更小嗎?關于這些問題,最近的許多研究提供了令人振奮的答案,顯示人們的推理過程可以經(jīng)由大學統(tǒng)計課程、研究設計的研究生訓練甚至只是一節(jié)短短的課程而獲得改進(Crandall & Greenfield,1986;Malloy,2001;Nisbett,F(xiàn)ong,Lehman,& Cheng,1987;Schaller,1996)。

例如,1987年,理查德·尼斯比特及其同事研究了各種不同的研究生訓練如何影響人們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統(tǒng)計和方法論推理的問題——這正是我們在本章中所考慮的那一類推理,比如人們對如何從小樣本信息中得出普遍結論的理解(見本頁關于樣本問題的“試一試!”練習)。研究人員預測心理系及醫(yī)學系的學生的統(tǒng)計推理能力會比法律系及化學系的學生強,因為在心理系及醫(yī)學系的研究生課程設置中有更多的統(tǒng)計訓練。

正如圖3.7所示,經(jīng)過兩年研究生課程的訓練,心理系及醫(yī)學系的研究生在統(tǒng)計推理能力方面的進步比法律系及化學系的研究生更多。心理系研究生的進步格外讓人印象深刻。很有趣的是,這些學生在畢業(yè)記錄考試中的表現(xiàn)都是一樣優(yōu)秀,可見他們的整體智力方面并沒有什么差異。相反,他們所接受的不同訓練會影響他們?nèi)绾握_地及合乎邏輯地去推理每天所遇的問題(Nisbett et al.,1987)。因此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相信人們在本章中所犯的錯誤是可以克服的,并且你不需到研究生院去學習如何克服,有時只需考慮一下相對的立場即可,如同洛德(Lord)及其同事(1984)實驗中的被試一樣。此外,正式的統(tǒng)計訓練不論是對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都大有裨益。因此,如果你對大學統(tǒng)計課程感到十分恐懼,那么不妨鼓勵一下自己,這不僅是你的專業(yè)需要,而且也可以改進你的推理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