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崛起”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新詩詩集,《女神》的誕生使郭沫若成為中國新詩中的巨人,奠定了他在這個新文學史上的地位。
青年朋友們,你大概并不了解《女神》的誕生同一個人很有關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產婆”,這個人就是宗白華先生。
宗白華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美學家和詩人,1918年他就參加了王光祈、李大釗等人發(fā)起的少年中國學會的籌備工作,以后被選為這個組織的最初領導人之一。翌年8月,上?!稌r事新報》副刊《學燈》主編郭虞裳受該報負責人張東蓀的委托聘請宗白華協(xié)助編輯《學燈》。11月郭虞裳赴英,22歲的宗白華正式擔任《學燈》主編。宗白華就是在編輯《學燈》期間,發(fā)現(xiàn)和扶植了郭沫若。
《學燈》屬于“學藝性副刊”,占據主要篇幅的是學術性討論、報道、翻譯、名人演講錄及編作者之間的通信。宗白華的到來,把哲學、美學和新文藝(特別是新詩和戲?。┑难狠斎搿秾W燈》,使《學燈》大放異彩,成為遐邇聞名的五四時期四大副刊之一。
在宗白華的建議下,8月15日《學燈》開辟《新文藝》欄,開始刊載新詩。宗白華從大量來稿中發(fā)現(xiàn)了字體秀麗的日本來件,深為留學生的浪漫熱情而感動。他沒有因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輕作品的實際價值,立即將來稿向郭虞裳推薦,力主發(fā)表。不久署名“沫若”的詩作《鷺鷥》與《抱和兒浴博多灣中》在9月11日《學燈》刊出。
當時郭沫若在日本福岡九州大學醫(yī)學部學習,出于愛國熱情,他集合幾個同學組織了一個小團體“夏社”,出油印小報。在編印小報過程中,他經常閱讀上海的《時事新報》,《學燈》引起了他很濃厚的興趣。當他在8月29日《新文化》欄上讀到康白情的白話詩《送慕韓往巴黎》,喚起了自己的膽量,遂將自己以前的詩作投寄《學燈》,不想很快刊出,驚喜若狂。在此之前郭沫若雖有創(chuàng)作和翻譯,但他知音難覓,寄回國內,屢屢碰壁。這次作品第一次變成了鉛字,給他的生活道路和創(chuàng)作歷程帶來了決定性的轉折。
閘門已經打開,詩人的才華之泉終于迸發(fā)奔流了!宗白華以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出年輕詩人胸中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創(chuàng)造力,看到一顆珍珠正在東洋島國爍爍閃光,他以驚人的氣魄將“無名小輩”的作品接二連三地大量發(fā)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陸續(xù)發(fā)表了《死的誘惑》《新月白云》《某禮拜日》《夢》《火葬場》《晚步》《欲?!贰秳倮乃馈贰独杳鳌返仁畮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