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可以用來說謊,但是面部表情卻泄了密。
——弗里德里希·尼采
揭穿騙術的第一法則就是觀察面部表情。
眾所周知,我們的面部表情與我們的思想和情感緊密聯(lián)系,甚至隱藏起來或者下意識的思想和情感都會在面部表現(xiàn)出來。但是這一觀念真正得到大家接受卻還是在40年前。試想一下,如果人們早就明白這一道理,歷史就要被改寫。如果1938年張伯倫與希特勒談判的時候,他沒有被這位獨裁者表面上所承諾的不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蒙蔽;如果那些投資者或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委員們也讀出了麥道夫的面部表情,事情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意識到系統(tǒng)學習人類的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首次突破
查爾斯·達爾文認為人類的面部表情是與生俱來的,并且不同文化具有統(tǒng)一性。1872年,達爾文在他的著作《人和動物的表情》中探究了諸如“大笑向微笑的演變”、“羞愧感來自于對道德法則和成規(guī)的破壞”等話題。同時他還研究了人類各種表情的心理成因(用圖片來解釋說明在當時還是很新穎的),使得人們相信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一樣的。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很好奇:我們不用刻意去分析表情,卻能夠辨別出各種表情的細微差別。我相信沒有人能描述慍怒或狡猾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然而大多數(shù)的觀察者都能夠辨別出人們臉上的這種表情。不論何人,當我把年輕人眉毛耷拉下來的照片給他看時,他都認為照片中的人是悲傷的或者類似這種感情;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出那個年輕人的眉毛向下傾斜了多少度,是否在眉頭皺成了直角……我一直努力向大家證實:人類的一些基本表情,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達爾文一直都將其家人作為研究對象,第一個被他近距離觀察的人就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威廉(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