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他人不受懲罰。很多時候,人們說謊是被迫要替別人承擔錯誤。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07年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nards)在競選中的欺騙。2007年,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愛德華茲與其競選助手攝影師賴麗·亨特(Kielle Hunter)的婚外戀情被美國媒體曝光,媒體聲稱亨特所懷孩子的父親正是愛德華茲。接下來,愛德華茲的競選官員安德魯·揚(Andrew Young)對媒體聲稱自己才是亨特所懷的孩子的父親,并宣布退出競選陣營,不再為愛德華茲服務(wù)。2008年,愛德華茲承認了自己與亨特的婚外戀情,并承認亨特的孩子是自己的。此后安德魯·揚才說出實情,自己曾經(jīng)為愛德華茲和亨特安排秘密會面的機會。
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或感情不受到傷害。幸運的是,我們不需要經(jīng)常撒謊以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曾經(jīng)使用過謊言,來保護自己的感情不受到傷害?!皼]有人比卡羅爾更應(yīng)該得到升遷?!被蛟S在工作中,我們所取得的業(yè)績并不比小王少,或者我們說:“盡管當同事們都外出吃午飯的時候,我只能待在自己的辦公桌吃盒飯,自己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p>
為了擺脫尷尬的處境。許多忙碌的首席執(zhí)行官不得不去參加一些自己并不愿意參加的會議。這時他們會安排自己的助手,當會議進行30分鐘后,敲門去叫他們“下一個會議就要開始了!”或是“愛麗絲有急事找您!”
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許多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在辭職的時候,都會說是因為自己的私人原因,而不是董事會迫使他們辭職。或者我們再來舉一個完全虛構(gòu)的例子,一個開發(fā)軟件產(chǎn)品和電子消費類產(chǎn)品的跨國公司負責人,即使當他正在準備移植肝臟的時候,依然會對外聲稱自己很健康。
如果我們需要識別謊言,那么認清謊言的動機和背景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如果我們希望看懂別人的眼神,那么我們必須要能夠認清當時的環(huán)境。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避免遭受傷害,或是為了擺脫尷尬的處境而撒謊,很顯然大多數(shù)人都會比較容易原諒我們。記住上面這9個常見的撒謊動機,我們就能夠更好地認清情況,知道什么時候才真的需要去識別謊言。同樣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我們無須耗費力氣去識別謊言。
是否有人在對你撒謊?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只要聽到謊言,我們就能察覺出來。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發(fā)現(xiàn)別人在說謊,甚至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說謊。正如第一章所述,普通人每天都會說很多謊言,有時他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也沒有想去傷害他人。謊言似乎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