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清涼飲食,在夏季炎熱天氣,為防暑降溫,還應多吃些清涼祛暑食品,如馬齒莧、絲瓜、黃瓜、苦瓜、番茄,綠豆、山楂、薏米等。這些食品不但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和開胃,是夏季優(yōu)良的防暑降溫食品。
(4)要相應減少對脂肪的攝入量,由于機體在適應外界環(huán)境中的能量需要量,相對來說夏季較冬季為少。因而,在夏季要相對減少對脂肪的攝入量,同時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消化負擔。
(5)要清爽烹調,在夏季膳食安排中為不斷調整食欲,不僅要不斷變換花樣和新鮮飲食,注重色、香、味、形俱佳,還要注重清淡烹調制作,即在烹調方法上以清炒、清燉、清蒸、清熗、涼拌為主。
在我國東莞有一款名為“清補涼”的消暑食品,其配方中有黨參、薏米仁、蓮子、百合、銀耳、玉竹、南沙參、淮山藥、芡實、枸杞子、蜜棗各50克,酌加冰糖適量,置砂鍋內放水超過藥面,大火燒開改小火煨成。該“清補涼”具有清熱解暑,補脾益腎,涼潤心肺,增強體質等作用并且味道可口宜人,實為家常夏補食品。
3.秋季飲食要點
秋天,是氣候干燥、天高氣爽的季節(jié)。在這秋天時節(jié)又是收獲的季節(jié),薯類、蔬菜、水果等食物豐富多樣。因而,在注重秋天合理營養(yǎng)和平衡膳食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注意秋燥調養(yǎng)
由于秋天氣候干燥,如果不予飲食調養(yǎng),人體往往容易發(fā)生口干、咽痛、鼻燥、皮膚干燥等不適癥。在飲食上要以生津養(yǎng)陰為主,以滋潤臟腑,如注意多吃些豆腐、銀耳、蘿卜、梨、香蕉、菠蘿、桂圓、葡萄等食物。同時應以清淡為宜,如豆奶、牛奶。
(2)注意秋涼調養(yǎng)
由于秋天氣候明顯的涼冷起來,而對于剛從夏季過來的人來說,由于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天,曾經頻頻飲冷、涼拌菜等對胃腸道功能減弱的情況尚未得以恢復。因而在飲食上對各種食物的加工制作,要適應于機體該階段的消化吸收特點,不宜采取紅燒大肉、原雞原鴨等“貼秋膘”的吃法,應多吃些魚、蝦、蛋、肉餡類食物。給胃腸道在夏秋兩季銜接階段,營造一個消化、吸收功能的調整適應過程。
(3)注意秋飲調養(yǎng)
由于秋天氣候干燥,相對而言體內水分揮發(fā)增加,因而要適當增加飲料以補充水分,同時要有利于營養(yǎng)和潤肺作用,如多飲些橙汁、豆奶、牛奶等。平時飲些開水、淡茶水等,也可以用菊花、麥冬、竹心等煎服,對預防秋燥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