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第三章 瓦崗時期(3)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 作者:石岱


李密到來

李密的悄悄到來,徹底改變了瓦崗的局勢。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祖先系遼東襄平人,父親是北周、隋朝名將,蒲山公李寬。李密十多歲時,靠父親爵位,蔭為左親衛(wèi)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即東宮太子的親兵。可是隋煬帝很不喜歡他,說他有點奸猾,不能做侍衛(wèi)。

李密挨了當頭一棒,開始發(fā)憤讀書,時常騎著牛到安靜的郊外,牛角上掛著《漢書》。有天李密讀得正入神,被司徒楊素碰上了。楊素從此關(guān)注上了李密,并讓兒子楊玄感傾心接納李密。這不能不說是楊素這個做父親的太明白兒子的優(yōu)點與缺點了。他明白自己的兒子楊玄感,武勇有余,智略不足。找個會讀書、有才略的人輔佐,這樣自己兒子將來才可以在朝堂上立得住,站得穩(wěn)。而情形也朝楊素希望的方向發(fā)展,李密和楊玄感關(guān)系越來越好,是為刎頸之交。不過有意思的是楊玄感曾這樣問過李密:“煬帝多猜忌,隋朝恐怕不能長久,一旦天下大亂,你和我誰更能成事?”頗有小霸王孫策臨終對孫權(quán)說的話,李密的回答也和孫策的話同出一轍,簡略點就是:“打仗我不行,招攬人才你不行”。

楊玄感謀反前夕,曾找李密,問如何行事,李密說:

“愚有三計,惟公所擇。今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地去幽州,懸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間一道,理極艱危。今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qū)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無歸路,不過旬月,赍糧必盡。舉麾一召,其眾自降,不戰(zhàn)而擒,此計之上也。又關(guān)中四塞,天府之國,有衛(wèi)文升,不足為意。今宜率眾,經(jīng)城勿攻,輕赍鼓行,務(wù)早西入。天子雖還,失其襟帶,據(jù)險臨之,故當必克,萬全之勢,此計之中也。若隨近逐便,先向東都,唐祎告之,理當固守。引兵攻戰(zhàn),必延歲月,勝負殊未可知,此計之下也。”

李密已將天下大勢了然于胸,且頗有遠見和軍事謀略??上钚袥]有采納其上策和中策,而是將李密的下策作為自己的上策?,F(xiàn)在看起來,楊玄感應該是覺得,路途遙遠,消息通訊不便。自己的軍隊完全可以在這個時間差里,拿下東都,進而再北上攻取山海關(guān)。事實證明,楊玄感反叛的消息通知到煬帝已在一個月后,但楊玄感的軍隊卻沒能如期攻下東都。結(jié)果煬帝立即班師將楊玄感包圍在洛陽城下,楊玄感兵敗身亡,李密藏匿民間;一度被捕,后又逃走,大業(yè)十二年(616年)輾轉(zhuǎn)到山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