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老李奮斗史(18)

李鴻章傳:一個英國記者四十年中國生活札記 作者:(英)約翰·奧特維·布蘭德


不管是曾國藩時代的官員,還是袁世凱時代的官員,但凡曾在李鴻章的身邊做過總督的同僚們,都一致認定慈禧太后的幫助是李鴻章在生活中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不過,他所獲得的這份幫助,是依靠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才華、外交方面的才能以及精明的商業(yè)本能加上老練的賄賂行為得來的??梢哉f,幾乎是李鴻章本人憑著個人能力得到的。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并不特別喜歡他,甚至在清政府的高級官員中,始終存在著一種觀點,那是一種針對他的反對輿論。相反,他所獲得的贊揚,竟然絕大部分來自他談判桌上的對立面——外國人口中。中國的官僚群體從來不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集體,相反,這個團體里充斥著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此類鬧劇每天都在上演著。在這樣的斗爭中,最后得以留下的只是獨屬于東方人的那種嫉妒、仇恨和敵意。每個踏入官場的高官都學(xué)會了當(dāng)自己的敵人和對手放松警惕的時候,趁其不備發(fā)動進攻。在他們看來,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借助于密謀的方式,令敵人和對手徹底失敗。適當(dāng)?shù)貙Υ耸聦嵾M行斟酌,我們就不可能簡單地用嫉妒和不懷好意來解釋左宗棠和張之洞之流在對待李鴻章時所表現(xiàn)出的懷疑和敵意,也不可能簡單地用嫉妒和不懷好意來解釋這些官員在內(nèi)心深處對李鴻章所制定的外交政策的怨恨。就好像這些官員在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他們的感情才是愛國主義思想的最真正的表現(xiàn)。在以李鴻章為首的外交談判中,當(dāng)中國的領(lǐng)土一次又一次地被割讓,當(dāng)中國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恥辱的時候,掠奪者對李鴻章的極力贊揚也傳到了全中國人的耳中。

1884年至1885年,爆發(fā)了中法之間的戰(zhàn)爭。要此次對法作戰(zhàn)中,中國的福州兵工廠遭到了法國政府軍毀滅性的打擊,奇怪的是旅順口竟然安然無恙。原來,法國人之所以放棄旅順口,完全是因為李鴻章的原因。在他們看來,旅順口是以李鴻章而聞名世界的。此后,這個理由也讓法國人放棄了對清政府提出的賠款要求。十年之后,由于日本政府的堅持,李鴻章受命奔赴日本馬關(guān),擔(dān)任了中方的談判代表。等他剛剛結(jié)束日本這方的任務(wù),他就不得不應(yīng)俄國政府的要求,以清政府的特別大使的身份,去俄國參加沙皇的加冕慶典。而這個結(jié)果也是俄國利用自己在北京的影響力做到的。于是在中國人看來,一個外國人如果對某人加以贊揚,那是值得令人質(zhì)疑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為李鴻章被外國人贊揚,所以,他的行為舉止就令人生疑。身為李鴻章的主要政敵,同時作為一位文辭犀利的哲學(xué)家,張之洞對于李鴻章所說的中國難以在軍事力量上擊敗西方國家這一說法持反對態(tài)度,相反,他卻經(jīng)常認為膽小和貪污腐敗才是李鴻章提出這種對外政策的原因。同樣,盡管左宗棠是一位做事坦蕩、性格直率的斗士,不過他在內(nèi)心深處對于自己的祖國的認識也不正確,因此當(dāng)李鴻章的對外策略提出后,他同樣毫不掩飾自己對李鴻章此種策略的輕視之意。1871年,李鴻章和左宗棠分別為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在當(dāng)時中國的政界,此二人之間激烈敵對的狀態(tài)眾所周知。在那段時間里,天津發(fā)生了屠殺法國傳教士的事情,不過,李鴻章在此事發(fā)生后,馬上聲稱此類事情今后不會再發(fā)生,無論是針對哪國人士的。此舉又激起全國人民對他的厭惡之情。1900年,義和團火燒教堂的事情發(fā)生后,由于李鴻章不曾站到義和團一邊,因此他同樣招致國人的厭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