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有乘數(shù)效應。將100塊錢存入銀行,其中80塊錢貸給第三方,第三方拿到貸款以后不立即使用,而是又存到另一家銀行,這家銀行又可以再貸款給另一方……將100元錢投入貨幣市場,可能產生數(shù)倍于原來數(shù)額的貨幣量,這就是乘數(shù)效應。所以,向市場投入一定資金,可以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反過來,如果實行緊縮的政策,也會起到同等程度但方向相反的效應,最終可能導致金融企業(yè)的崩潰。
1929年經濟大蕭條給我們的一條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在危機的時候,一定要增加金融系統(tǒng)貨幣的流動性,央行要大規(guī)模向金融系統(tǒng)增加貸款,投放貨幣,使整個經濟一直運轉?,F(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fā)全球經濟危機以后,大家不敢貸款,金融機構也不敢放款,導致經濟衰退。因此,經濟到了危機的時候,一定要出臺大量的寬松政策,不斷地有錢存入銀行,中央銀行不斷撥給金融機構錢,讓它們去發(fā)放貸款。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但是有通貨膨脹并不一定是壞事。比如每年有3%~4%的通貨膨脹,可以保證所有的資產一直增值。雖然溫和的通貨膨脹可能會給經濟增長帶來一些好處,但是通貨膨脹也有壞處。中國維持負利率已經有非常長的時間了,存款放到銀行去,每年都在貶值。如果通貨膨脹率是5%左右,存款利率只有2%,那么每年要損失3%的存款。而對于貨幣化和市場化的根源,現(xiàn)在關鍵的問題是整個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沒有市場化,這是其一。其二,在中國抵御通貨膨脹的方式,比如真正的金融商品或者產品,種類太少。
按常理來講,債券是比較好的抵御通貨膨脹的工具,但是老百姓根本買不到。而且中國的股市,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作,也應該是財富積累的過程。在美國,從長期來講,如果用10~20年的時間投資股市,哪怕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投資收益也會遠遠超過通貨膨脹造成的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最簡單的原因就是貨幣發(fā)行量過大,經濟消化不了,溢出的部分造成了價格的上漲。按照弗里德曼所講,通貨膨脹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貨幣因素。
中國的通貨膨脹始于2008年,當時為了抵御經濟危機的沖擊而大量增加了投資和貸款。真正感覺到通貨膨脹是在這一兩年,所以通貨膨脹存在時滯。首先是資源價格的上漲,之后慢慢波及工業(yè)產品,再之后是農業(yè)產品和食品。
利率實際上就是資金的價格。借款的資金有成本,除了要償還本金以外,也要支付成本,這就是利率。匯率實際上也是本幣和外幣發(fā)生交換的時候所產生的成本。宏觀上講,兩個國家各方面經濟能力總體的比較,造成了匯率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