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學(xué)家羅伯特·艾利夫:
英國財政大臣威廉·朗茲支持貨幣貶值。他指出,在過去的200年間,英國的貨幣貶值累積達到450%。因此,硬幣的價值取決于人們的意愿,取決于硬幣的面值,以及這些硬幣上的國王印章。
英國財政大臣威廉·朗茲認(rèn)為,貨幣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只要貨幣上有國王的印章,不管它是用金銀還是用銅鐵制造的,也不管重量與成色是否充足,人們就應(yīng)該接受這種貨幣。他建議將新幣中的含金量減少25%。
對于這種觀點,約翰·洛克堅決反對。在約翰·洛克看來,真正的貨幣必須有十足的重量與成色,雖然降低質(zhì)量可以暫時解決貨幣短缺的問題,但這種讓貨幣貶值的手段,將會動搖政府的公信力。
隨著雙方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整個國家陷入貨幣倫理的旋渦中,而最終的決定權(quán)在國王手中。
克里斯托弗·蒂爾:
在黃金博物館中你們可以看到一個國王手上拿著一個金蛋,相應(yīng)的諺語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種權(quán)力,但也不能用力過大,否則就會把手中的金蛋捏碎。這是關(guān)于權(quán)力的暗示,這是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