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在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眼中有各種解讀,但對于普通百姓,他們只有一個感受,就是生活的壓力。薩斯夫人在雅典開了一家餐廳,餐廳的生意越來越慘淡。薩斯夫人說:“看看10歐元的套餐餐單吧,包含很多種食物,有蚌類,還有烤面條加干酪沙拉,很多都是中國人喜歡的食品。我們之所以定制這個危機期間的菜單,是因為很多地方的處境都很艱難,全世界都是這樣。”
雅典衛(wèi)城周圍的很多家餐廳都關門了,薩斯正在動用所有的儲蓄來渡過難關。像薩斯一樣,整個希臘,整個歐洲都在想盡辦法度過危機。歐債危機的源頭也許不難找到,但是解決危機的良方卻很難尋覓,因為貨幣已經構造了一個錯綜復雜的世界。
從20世紀末至今,短短10多年的時間,全球就爆發(fā)了數次大的金融危機,從最初的局部區(qū)域的金融震蕩,發(fā)展成為今天全球各個角落無一幸免,貨幣化已經成為這個世界最牢固的黏合劑,也成為影響這個世界的最敏感因素。
1997年,亞洲爆發(fā)了以貨幣危機為代表的金融危機;2001年,拉美國家爆發(fā)了主權債務危機;2008年,美國爆發(fā)了次貸危機;2009年,歐洲爆發(fā)了歐元區(qū)的歐債危機。這些危機相互牽連相互影響,互為源頭互為結果。
朱寧:
無論是非洲的某個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者是南美的某個大型的資產負債機構,它們可能都持有了希臘、意大利、葡萄牙所發(fā)行的各種不同信用評級的主權債務。一旦歐洲出現違約,或者歐洲的債務出現重組,又或者歐元解體了,那么很多全球金融機構認為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面比較安全的資產,就會變得沒有任何價值,就會導致那些金融機構出現很大的危機。
各國政府解救危機的慣常做法就是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美國政府宣布向資本市場注資7 000億美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國和瑞士央行向金融系統(tǒng)注資900億美元,日本政府向金融市場注資8萬億日元,中國政府向市場投放4萬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