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佛凌晨4點半》立志要趁早:做10年后最優(yōu)秀的人(11)

哈佛凌晨4點半:哈佛大學送給青少年的最好禮物 作者:韋秀英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鎮(zhèn)里,有一位叫瑪格麗特的小女孩,她從小就經(jīng)常被父親灌輸這樣的思想:“無論你做什么事都要力爭一流,永遠都要走在別人的前頭,哪怕是坐公交車,你也要永遠爭坐第一排?!彼母赣H從來就不讓她說“我不能”或“我做不到”的話。

或許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個要求太高了。但是每當她為爭做第一名感覺很累的時候,她就會想起父親給她講的一個故事:在生物學上,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雞,會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動物身后,并把它當成自己的母親。即使是一只烏龜經(jīng)過,小雞也會把烏龜認成自己的母親。更令人驚訝的是,一旦小雞形成對某個物體的追隨反應,就不可能對其他動物形成追隨反應。這個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上被稱為“印刻效應”。通俗來講,小雞只承認第一,無視第二。她的父親告訴她這種現(xiàn)象不僅僅存在于低等動物世界,也存在于人類社會中。人們經(jīng)常會對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觸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任何堪稱“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興趣并有著極強的記憶能力。每一個人都可以列出無數(shù)個第一,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國第一個總統(tǒng)、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等等,但是對于第二、第三、第四,人們卻不甚了解。因此只有敢于當上第一,坐上第一的位置,才會永遠地被人記住。

確實,從小受到父親這樣的“殘酷教育”的瑪格麗特,有著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工作中,她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爭創(chuàng)第一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事事爭第一,以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永遠爭坐第一排”的諾言。

瑪格麗特在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要求學員要用5年時間來學習拉丁文課程,但是她卻憑借著自己永爭第一的信念和拼搏精神,在一年內(nèi)就把全部課程學完了,而且考試成績也名列前茅?,敻覃愄夭粌H僅在學業(yè)上出類拔萃,在音樂、藝術等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鳳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建校以來最優(yōu)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p>

正是她任何事情都永爭第一的心態(tài),40多年后,她成為了英國乃至整個世界政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她連續(xù)四屆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并在1979年成為了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憑借她“敢坐第一排”的心態(tài),雄踞政壇11年之久。她就是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