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學導論》導論(28)

哲學導論 作者:(美)羅伯特·C·所羅門


絕大多數(shù)有效的和無效的演繹論證形式,都是一些常識。謬誤如此常見,其原因常常并非是不懂邏輯,而是因為粗心的思考和寫作,說話過快而無法以有效的形式組織思想。因此,最重要的是小心謹慎地思考和寫作。然而,即使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會犯形式謬誤的錯誤,你將會看到其中的一些。

歸納論證

在演繹論證中,結論所陳述的內(nèi)容絕不會超出前提。(人們常說,結論已經(jīng)“包含”在前提之中。)在歸納論證中,結論所陳述的內(nèi)容總是多于前提。因此,它是一種較少確定性的論證,但這并不是說它不怎么重要。演繹論證的許多前提都要來自于歸納論證,而我們的絕大多數(shù)知識和幾乎所有的科學都依賴于歸納。歸納有許多不同形式,它無視嚴格特性。歸納論證的一般形式如下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A都是B。

因此,A是B。

換言之,這個論證從一組觀察的事物推出一整類事物。比如

17. 我在過去二十年里看到的每一只烏鴉都是黑色的。

因此,所有烏鴉都是黑色的。

但是歸納論證不同于演繹論證,它無法保證結論為真,哪怕我們知道觀察都是正確的。因此,例17的結論應嚴格地寫成

可能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

這一暫定的結論叫作假說。一個假說,就是一個基于目前為止所搜集到的證據(jù)得出的有根據(jù)的猜測。我們在使用歸納之時,總是有可能找到一條新證據(jù),從而駁倒假說。這條新證據(jù)叫作反例。歸納論證必定始終有這種反例,因為歸納論證無法保證確定性??偸怯锌赡苷业揭粋€反例,或者形成一個更好的假說。然而,這并不是說我們不應接受這些論證。人類觀察了數(shù)百萬只兔子,從未發(fā)現(xiàn)有一只兔子超過兩千磅重。這一陳述并不是說沒有可能發(fā)現(xiàn)一只兩千磅的兔子,但也不是說,我們因此應該毫不猶豫地相信沒有兔子超過兩千磅重。歸納從不具有確定性,但是,在證據(jù)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贊同最好的假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衛(wèi)·休謨之后的一些哲學家(見第2章)聲稱,歸納無論多么有用,它都不具有理性的辨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