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參加北伐(9)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趙登禹傳 作者:石耿立


奉軍留在北京維持秩序的鮑毓麟旅,迎接閻錫山晉軍進城后,與之和平交接,然后開出北京到達通州,意欲乘車出關(guān)。彰德大戰(zhàn)中損失慘重,趙登禹部對奉軍恨之入骨,見鮑毓麟旅來到通州,不由分說立即開火截擊。此舉被新聞界廣泛報道,立即引起駐華公使的干預(yù)。公使團認為,鮑旅已和平交出軍權(quán),撤退途中趙登禹部予以截擊不符合國際公約。但趙登禹部已經(jīng)將擄獲的裝備除上繳部分外,配完畢。部隊多年來窮困至極,如今得了大量的補給,喜出望外,豈肯聽從洋人指責(zé)?鮑毓麟敗軍之將,歸心似箭,也不愿坐等洋人調(diào)停,便匆匆率領(lǐng)光桿部隊狼狽出關(guān)而去。

奉軍既撤,“少帥”張學(xué)良通電全國,表示服從中央政府。于是,北伐大功告成,全國掀起一片歡喜的熱浪,仿佛中國由此將結(jié)束戰(zhàn)亂,走向統(tǒng)一,可以開始和平建國了,富強美夢好像也指日可待了。

北伐成功后,蔣介石提出了以裁汰軍備為中心內(nèi)容的整編軍隊的計劃,受到全國輿論的擁護。連年征戰(zhàn),百業(yè)凋零,國家的歲入、供應(yīng)軍需尚不能維持,根本談不上建設(shè)。如今既然打倒了軍閥,達成“統(tǒng)一”局面,當(dāng)然應(yīng)該偃武修文,全力投入建國大業(yè)。

其實,這些至大至明的道理,根本不符合當(dāng)時的政局。北伐的“成功”,不過是打倒了直系軍閥,趕走了奉系軍閥,而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這些固有的軍閥絲毫沒有改變其初衷,更沒有放棄自己橫掃六合的野心。作為一個新軍閥,蔣介石本人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剪除異己的目標(biāo)。一切軍閥都把軍隊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削弱了軍隊也就斫喪或削弱了根本。所以,北伐的成功只是一些軍閥戰(zhàn)勝了另一些軍閥,必然帶來權(quán)力再分配的問題,新一輪軍閥戰(zhàn)爭已在醞釀之中。

1929年1月1日,舉世矚目的編遣會議在南京開幕。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三大軍事巨頭各懷圖謀,勾心斗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