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變”成功后,馮玉祥立即與胡景翼、孫岳在北京北苑召開會議,共同宣布,部隊更名為“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孫岳分任副總司令兼第二、第三軍軍長,趙登禹在該軍任團長。不久,馮玉祥所部進一步擴充,編成5個師共19個旅,趙登禹被提升為旅長,跟隨馮玉祥四處征戰(zhàn)。
“北京政變”對正在山海關督戰(zhàn)的吳佩孚無異于晴天霹靂,他立即返回天津坐鎮(zhèn),指揮其精銳部隊向北京方向前進。11月初,與馮玉祥軍在楊村相遇,展開激戰(zhàn)。馮軍勇不可當,直軍則龜縮不前。
吳佩孚軍在楊村潰敗后,馮玉祥的國民軍勢如破竹,直逼天津。北線張作霖的東北軍也接連取勝,吳佩孚見大勢已去,大哭一場登船南逃。馮玉祥與張作霖會師天津。至此,倒曹驅吳之役大獲全勝。
歷史給馮玉祥提供了一個登上政治舞臺的大好契機,可惜,在政權重組的關鍵時刻,馮玉祥暴露了他那軍事巨人與政治侏儒集于一身的弱點。他本來懂得槍桿子出政權的規(guī)律,此刻若利用手中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后盾,躍上政治舞臺,或許可以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局面。但他為了顯示自己不是政治野心家,違心地同意了請老政客段祺瑞出山,一著棋錯,全盤皆輸,輕易地斷送了“北京政變”的成果。
張作霖勝利后,公然撕毀“成功后不進關”的協(xié)議,率奉軍長驅而入,連津浦鐵路北段都控制住。馮玉祥坐視局面逆轉,不作反應。他回北京后,卻干了一件自以為極有意義而于大局無補的事,這就是驅逐廢帝溥儀出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