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趙登禹和大多數(shù)農(nóng)民出身的官兵一樣,入伍前早已根深蒂固地接受了佛家輪回報應(yīng)的一套,絕非基督教義所能更改。有一天,馮玉祥部下訓(xùn)練完畢休息時,見一家棺材店外停放了一口剛做成的上好棺材。一個排長素喜詼諧,說:“我死了若攤上這么一口棺材,就心滿意足了,我先嘗嘗!”說罷跳進去仰天閉目做壽終正寢狀,惹得全連一片哄笑。不料第二天夜晚,這個排長出來查哨,一個哨兵問他口令,他一時忘記,嘴里說“是我”仍向前走,那個哨兵斷然開了槍,擊中其要害,登時死去。結(jié)果就用那口棺材把他埋葬了。
進駐常德的第二年,即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常德所有學(xué)校師生紛紛響應(yīng)。一些學(xué)生上街宣傳,說到國家蒙羞,列強跋扈,有的仰天疾呼,聲淚俱下。有一次,學(xué)生們上街宣傳抵制日貨,憤怒搗毀一家日本洋行,正值趙登禹在街上值勤,日本老板過來拉住趙登禹,要求予以制止,趙登禹甩開老板的糾纏,揚長而去。
馮玉祥表面上是受北京政府派遣而駐扎常德,以對付南方的各路護國軍,實際上,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本不想為段祺瑞的武力統(tǒng)一方略效力。此時,南方各軍魚龍混雜,真革命與假革命攪在一起,孫中山實際上難以統(tǒng)馭。不久,北洋系內(nèi)部的直、皖兩系發(fā)生矛盾,曹錕、吳佩孚與段祺瑞互相攻訐。吳佩孚率軍北上,直皖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南方護國軍趙恒惕等乘機進軍長沙,將段祺瑞的親信湘督張敬堯趕走,十六混成旅頓時面臨三面受敵的威脅。
1920年7月,趙登禹所在的十六混成旅為了不驚擾百姓,在滂沱大雨中離開常德。由于兩年來軍紀整肅,又為百姓辦了許多興利除弊的好事,常德人民對此懷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