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在線讀書成功勵志頓悟

正文

清、敬、和、寂的人生態(tài)度(1)

頓悟 作者:章巖


一休大師是日本著名的神僧,他圓寂后,日本最孚聲望的神僧當(dāng)屬珠光。珠光有一個得意弟子,名叫珠報,也是一位高僧,尤其精于茶道。

珠報的住所附近有一口水井,水質(zhì)清冽甘甜,非常適合泡茶。每天大清早,珠報都會去井臺汲水,用以招待訪客。但每一次,他都會盡力避開眾人,不讓別人看到他汲水的過程。人們都覺得非常奇怪。

一天早晨,珠報出門稍晚了一些,結(jié)果在汲水回來的路上遇見了熟人。

熟人問:“珠報,這么早去哪兒了?”

珠報無法回避,只好搭腔:“汲水去了?!?/p>

等熟人離開后,珠報當(dāng)場把水倒在了街旁,提著空桶而回。

人們見了更覺得珠報不可思議。直到很久以后,珠報才說破:“我不想用含有雜念的水泡茶招待客人。與人搭話時,雜念就會滲入水中,用這樣的水煮茶待客是對客人的不禮貌,是我絕對不能接受的。”

后來,人們將珠報的這一觀念總結(jié)為四個字:清、敬、和、寂。

清早汲水,體現(xiàn)了茶道的清;將摻入雜念的水倒掉,突出了茶道的敬;與途中人不可避免的結(jié)交,體現(xiàn)了和;自始至終平靜地做完這件事,則傳達了茶道的寂。

日本人的潔癖是世界聞名的,但日本人的認真也是舉世敬服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