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向聽眾和讀者[通過《榮景在即》(1992)、《繁榮的21世紀前十年》(1998)、《下一輪經(jīng)濟周期》(2008)等書]灌輸這樣的觀念:消費者本身遠比價格/數(shù)量圖或利率支出/儲蓄圖上的幾條曲線來得重要。消費者的內(nèi)在動因隨時間變化,決定因素不僅包括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測、信心或價格/數(shù)量偏好,也與消費者的個人境遇密切相關,且后者會隨消費者年齡增加而出現(xiàn)明顯變化。
我們中有誰在25歲時會有55歲人的選擇偏好?認為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和新晉媽媽,或空巢夫婦,甚或退休人員有相同的消費需求,豈非荒誕不經(jīng)?走過人生歲月,我們自身和消費需求都在改變?!澳繕藸I銷101”已經(jīng)指明,首先要確定最佳客戶或最可能購買者,然后針對鎖定的個人或群體各個擊破。哪有人會向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推銷小型面包車或老花鏡?要愚蠢到何種地步的金融顧問才會把所有時間都花在2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游說他們進行投資?或者,哪家越野摩托車生產(chǎn)商會去《現(xiàn)代老年》雜志上刊登廣告?這些顯而易見的例子當然有些極端,但足以清楚說明我們的消費習慣會隨年齡改變。
以快餐業(yè)巨頭麥當勞為例:60多年來,麥當勞公司的產(chǎn)品選擇一直不多,但保證其基本種類都能夠得以系統(tǒng)生產(chǎn)、制作,確保品質(zhì)不變、制作時間最短。表面看來,麥當勞是年輕人之選(漢堡、薯條等),但他們也在不斷豐富食品種類,在菜單中加入了沙拉等新品。這些新品種很明顯不是為年輕人準備的,而是瞄準了經(jīng)濟領域中最大的消費群體—嬰兒潮一代。隨著年齡增長,嬰兒潮一代一般不在快餐店就餐。但如果他們偶爾選擇快餐店的話,也希望吃到更健康的東西??傊錾庑枰m者生存,但老舊殘缺的經(jīng)濟理論卻萬年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