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美國人很早就開始意識到右腦教育的重要性
1967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創(chuàng)立《零點項目》,起因是美國與前蘇聯(lián)的科學技術競爭,研究對象是藝術教育。前蘇聯(lián)在原子彈試驗上落后美國4年,但1975年11月成功發(fā)射第一顆衛(wèi)星,把美國拋在了后面。美國舉國感到震驚、恥辱,各部門首先指責教育界,后來,一些教育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美國的科學教育是先進的,但藝術教育落后,即兩國科技人員不同文化藝術素質導致了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后。
文學、音樂、美術三個方面,美國都不如俄羅斯,這些文化藝術背景決定了俄國人的藝術素質超過了美國人,但是否這會導致美國科學技術的落后呢?這些差距到底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這是《零點項目》要研究的問題。
為研究這個項目,20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參加工作的科學家超過百名,在哈佛大學的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一個課題組,甚至超過了一個系,他們在100多個公立和私立學校做實驗,有的從幼兒園起連續(xù)進行20年的追蹤對比,到目前為止已出版了幾十本專著、上千篇論文。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美國教育的影響特別大,以至于美國國會1994年3月通過了克林頓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將藝術與數(shù)學、歷史、語言、自然科學并列為基礎教育核心學科,即相當于我們中學的主科或大學的必修課程,引起很大的反響。
《零點項目》執(zhí)行主席霍華德·加德納還指出認知了一個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與西方世界流行的智商(IQ)測試法相對立,加德納教授認為人類至少具有七種以上智能。一是數(shù)理邏輯分析智能,二是語言技巧智能;三是音樂智能;四是身體運動智能;五是空間位置智能;六是人際關系智能;七是認識自己的智能。他認為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fā)每個人身上的這七種智能。
李政道教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回國兩次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1993年及1995年兩次在北京召開《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參加者有科學家和藝術家。藝術家參加研討會干什么呢?“畫科學”。參加“畫科學”的畫家有黃胄、華君武、吳冠中等,李政道給每個人出一道題目,都是當代理論物理最前沿的研究領域,請藝術家們用繪畫來表現(xiàn)。對于“科學與藝術”李政道認為,21世紀就是兩者會合的頂峰。
科學家大多熱愛藝術。愛因斯坦說過:“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由數(shù)學公式組成。”他常常和量子論的創(chuàng)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錢學森會吹圓號、彈鋼琴,他的名言是“科學家不是工匠,科學家的知識結構中應該有藝術,因為科學里面有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