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鏘鏘三人行·跟陳丹青聊天》藝術(shù)拋棄官樣文章(9)

鏘鏘三人行:跟陳丹青聊天 作者:鳳凰書品/編


竇文濤:這種不安感你身上有嗎?

陳丹青:沒有。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是不安,是絕望,覺得反正這輩子不可能念書,不可能回城了,更無法想象出國。所以我們的要求非常低,第一能回城,哪怕調(diào)到縣里都好。一直到二十多歲,我們的最高理想就是趕緊離開村子,我們就這樣度過了青春。

竇文濤:我曾經(jīng)聽一個跟你同齡的作家也講過這種心情。他說我們這代人活一天都是撿來的,文革里大難不死,今天活著趕上好時候了。

陳丹青:對,特別容易滿足。所以我非常同情今天的年輕人,因為設身處地想,我們那會雖然絕望,但周圍大家都在絕望,大家全在農(nóng)村、工廠,最了不起的也就是在城里有份工作,工資到頂了三十幾塊錢,沒有可比的東西,大家都挺慘!改革開放以后開始出現(xiàn)幸運兒,比如我考上大學了,你沒考上,但那差異也不像今天這么大。今天的孩子從大學校園里就開始比,原來一起的同學考上了研究生或博士生了,我沒考上;出了大學以后,你已經(jīng)有房有車了,我還在還貸款……這種壓力,這種不安,彌漫了所有人。我非常同情他們,大鍋飯沒有了,西方的惡性競爭進來了,競爭的游戲規(guī)定還沒建立。一個競爭,一個淘汰,非常不安,這也影響到三四十歲那批中年人,因為他眼瞧著底下"嘩嘩嘩"一波一波上來,緊張?。∧闱乒疽粡垙埿旅婵走M來,一眨眼90后都來上班了,可看看自個兒,日歷一翻生日又快到了。

竇文濤:我聽一個三四十歲搞音樂的人說,看到那些玩音樂的年輕人,覺得這些年輕人都拿著鐵鍬呢,一鍬又一鍬,干嘛?埋我們呢。

劉索拉:我在我們樂隊里屬于中老,上面有六十多歲的,我五十多,下頭還有四十多、三十多、二十多、十幾歲的,我們樂隊里每一代人都有。我覺得你如果有"我得抓著我這一代"的感覺,那你就死了,人還是活得寬一點比較好,小孩就是比你有青春活力,小孩就是要上來,怎么樣呢?但是老有老的好處,你身處這一代,就不要想著下一代。

竇文濤:我見過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一直嘆氣,"哎呀,一下我就三十了"。為什么呢?她說二十歲的時候,父母說晚上不準跟男同學出去,就等著,盼著,但如今一過二十二歲,父母親馬上開始著急,"哎呀,有什么合適的男同學領(lǐng)到家里我們看一看",又怕女兒嫁不出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