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家訓,你傳承了嗎(3)

傳遞財富傳遞愛 作者:陳凱


作者解讀:家訓文化是永葆家族生命力的法寶

家族的延續(xù)靠什么?

金錢,地位,身份,武力,資源,還是人多勢眾?

讀過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不論一個家,還是一個國,還是一個民族,這些都不能讓他們生生不息。

只有一脈相承的文化,才能蔭庇子孫后代。

有人說,我沒文化,怎么辦?

誰說你沒文化!你的姓,你的名,你的作派,你的風格,你的看法,你對家人的影響,你說的話,你的貢獻,等等,都是文化。你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也不會不留一點痕跡地離開,你是家族傳承的一部分,這就是文化。核心提示:怎樣通過遺囑傳承家族的根

姓氏是家族的根。

對姓氏的問題,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意見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作為自己的遺言,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相關的人和未成年子女自己一定會予以某種考慮和重視,至于是否更改以及如何更改,子女在思想成熟的過程中自然有自己的選擇。

對家族精神遺產的傳承,遺囑人可以另立囑托,將有關的家族來源、傳承、事跡和人生感悟專門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這種用生命寫成的文章,一定具有很深遠的意義,是家族的寶貴文化財富。

二、家訓是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家訓文化源遠流長。

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早的家訓是周文王留給周武王的遺訓,稱為《保訓》。此后,家訓文化經歷了數千年發(fā)展,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大到治國平天下、修身勵志,小到為人處事、接人待物、婆媳關系,從孔府的《孔子家語》,到歷代帝王的《遺訓》、《遺詔》,到第一部家訓專著《顏氏家訓》,從平民家訓《袁氏世范》,到至今仍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大家族的《錢氏家訓》,再到家訓的集大成者《曾國藩家書》,家訓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震撼,最親切,最影響深遠,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