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勘破生死,達成幸福(5)

傳遞財富傳遞愛 作者:陳凱


作者解讀:認真思考死亡,是達成幸福的必要手段

1.死亡是每個人必經(jīng)的一課

"生命像一條河流,我們都是河里的一條魚。"劇中有一個情節(jié),大悟來到溪邊,看著從大海洄游的魚經(jīng)歷千難萬險回到出生的地方,在那里產(chǎn)下卵以后,精疲力竭,然后隨波逐流,在出生的地方死去。

人們往往害怕死亡,恐懼死亡,但是認真地想一想,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死亡不就在一步一步地向我們走來,我們不就是在走一條一定會有終點的路嗎?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嗎?

劇中火葬場看門人的那句話也許就是死亡的正確解讀:"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并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2.死亡讓人更理解生活的意義

《論語》中有一句孔子的名言:"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著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哪有時間去研究死后的事情?

然而,《入殮師》揭示的生死觀卻是:"未知死,焉知生"!正因為有了死亡,有了離開,我們才能認真地審視我們的生活和世界,才明白所謂幸福,是妻子發(fā)散出香味的身體,是好吃得讓人難過的魚白,是圣誕夜的炸雞腿,是澡堂用柴火燒出來的洗澡水,是琴聲,是眼淚,是寬恕,是懺悔。

當死亡來到時,人們才會開始后悔,為什么沒有及時報答養(yǎng)育之恩,為什么沒有盡父母之責,為什么連一句簡簡單單"謝謝""對不起""我愛你"都沒有勇氣說出來?!度霘殠煛房此仆ㄆ谥v述不同人的逝去,但它笑中有淚,散發(fā)著親切的人情味。男主角的名字"大悟"預(yù)示著--不懼怕死亡,大徹大悟,在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種真情與變故,才能更好享受著"人生"這門藝術(shù)。

其實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生與死,人生不過在睜眼與閉眼間徘徊。只有正視、接受、尊重死亡,豁達地對待死亡,不無視它,不逃避它,不否認它,才能真正明白生的意義。生的意義是好好活著,是珍惜地、寬容地活在當下。

3.逝者的安詳成就生者的幸福

《入殮師》里面有很多情節(jié),描寫了家人一開始對逝者的離去很悲傷,很痛苦,但是經(jīng)過男主角一番虔誠、細心、肅穆的整理,死者像熟睡一樣,非常安詳,展現(xiàn)在家人面前的是逝者一生中最美的時刻,這時候家人看到這一切,都很安心,有的家人情不自禁地上前親吻逝者,由此也對男主角充滿了感激。

這種安詳,不能靠逃避、忌諱和無視死亡的到來而獲得,應(yīng)該妥善安排傳承事務(wù),在離開的時候沒有遺憾,對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對自己的家人、朋友、社會沒有遺憾,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安詳。

"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這是變態(tài)的人才干得出來的事情,即使像曹操那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都要鄭重其事地寫下數(shù)篇遺訓,一一安排,叮囑再三。

所以,認真思考死亡,為死亡做好準備,是保證自己和家人幸福的必要手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